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如何得到別人的熱誠合作?很簡單──己所欲,施於人,你的收穫永遠與付出成正比。

圖片來源:Unsplash
你知道英文中最常用的是哪一個字嗎?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是人稱代名詞「我」(I, me)。「我」是在交談中最常出現的字,其次是「我的」(my, mine)。
而在最常用的二十個字裡,卻不包括「你」(you)和「你的」(yours)。大家在談話時,總是「我」如何,「我」如何,卻沒有提到「你」。難怪牽涉到「你」和「我」的合作關係時,是那麼疏遠了。現在崇尚「自我」的思潮盛行,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就用本文開頭的那兩句話,說明了自我中心的人內心的空虛寂寞。
關心別人的人,才能給生活和工作場所帶來樂趣。你開始關心別人時,別人也會開始關心你,這是善有善報。只要你開始真心關懷別人,很快會發現自己周圍盡是工作上的朋友。他們樂於與你合作,與你共事。
朗妮推開環球航空公司售票處的旋轉門走進去。那天天氣悶熱,室外溫度高達攝氏35度。明亮的房間裡擠滿了旅客,朗妮和別人一樣排隊等候。站在她前面的那人身材略胖,不斷抽菸,似乎不耐久候。終於輪到他時,整個售票處都聽得到他的聲音。他趕時間,他大吼大叫,說一定要買到這一班飛機的票。他質疑票價為什麼這麼貴?售票員說頭等艙已經客滿又是什麼意思?可憐的女售票員看來簡直想掐死他,又一副眼淚就要奪眶而出的樣子。
最後,那人終於蹣跚地走了。現在輪到朗妮。她要安排的行程比較複雜,中途要在好幾站停留,而且她又想找出最便宜的途徑。她知道這要花費售票員不少時間和精神。朗妮在櫃檯前遲疑了一會兒。售票員還埋頭在收拾上一位顧客留下的一堆文件,沒有抬頭看朗妮,只是語氣僵硬地說:「什麼事?」
朗妮回答說:「妳看起來好像辛苦工作了一整天。」
售票員抬起頭來看著朗妮。因為這是第一次有人真正注意到她,把她當作人看,而不是機器。「是啊,是很辛苦。人潮洶湧。現在是旅遊旺季,妳知道的。而且我患了感冒,人很不舒服,這裡的冷氣又冷得要死。」
朗妮很同情售票員,她說夏天患感冒真不是滋味。「雖然如此,妳處理剛才的局面相當得體。剛才那個顧客特別難纏,可是妳應付他很有技巧,真是了不起。」
這時售票員開心地笑了。「噢,他還不算太壞。我們總是努力把事情做好。有什麼事情需要我效勞的嗎?」
結果朗妮以最低廉的票價,安排好了她希望的行程,但她的收穫還不僅於此,她感到歡欣鼓舞:自己只付出一點點,便讓另一個人快樂一整天,世上再沒有比這更美妙的感覺了。
那位售票員也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有顧客讚賞她的工作表現。她的感冒忽然間好像減輕了,擁擠的人群也比較可以忍受了。總之,這會是愉快的一天,她也感受到了愉悅之情。這就是大家都是贏家的實例:我幫你獲勝,我也就勝利了。
如何得到別人的熱誠合作?很簡單──己所欲,施於人,你的收穫永遠與付出成正比。例如:
.重視別人,向他表示你在意他的感受。
.讓對方覺得自己重要,尊重他的特質。
.說些好聽的話,讓對方與你相處感到輕鬆自在。
.傾聽,全神注意聽對方談話。
.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設法了解他的處境和觀點。
.樂於付出,你會發現得到的比付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