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我又不是藝術老師...」,這是當我初見這本書《點亮藝術力》,腦袋冒出來的念頭。但很快就意識到我的淺薄和錯誤,因為這是一本,透過各種藝術形式傳達情感,激發學生,同時也促進創意及思考能力的書。

圖片來源:stocksnap 文/顏安秀(資深教師、曾任縣市教育局處課程督學)
「我又不是藝術老師...」,這是當我初見這本書《點亮藝術力》,腦袋冒出來的念頭。但很快就意識到我的淺薄和錯誤,因為這是一本,透過各種藝術形式傳達情感,激發學生,同時也促進創意及思考能力的書。
作者孫菊君老師,同時也獲有SUPER教師殊榮,用她長年在視覺藝術課的教學經驗,轉化成給任教所有科目的老師們,甚至家長們,如何深化孩子自我學習力、思辯能力,甚至溝通協調力的策略。
所有跟認知、勞力付出有關的工作,逐漸會被未來AI社會所淘汰或轉換。唯有感知察覺和創意表現,是人類勝於機器人的可貴能力。而藝術/美感教育,正可以啟動與帶入這樣的素養。
孫菊君老師重視孩子們在課堂上主動積極的學習,所以投入了大量的時間準備教材、沙盤推演課堂流程,就是為了孩子在乎這一週一堂的視覺藝術課,並在其中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就感。
她也考慮到所有學生對藝術原本的胃口與所謂的天分,決心要用藝術來發展孩子的關鍵能力,鬆開評判的標準,在課堂上看見更多學生的潛能,也給他們更多的正向讚賞。
所以第一步,她讓學生練習怎麼「觀看藝術」,她給予學生具體的工具,例如:仔細察看陌生或是日常的場景細節,指出表面的不一致之處;讓學生慢慢習慣,有意識的切換不同角度來看待事物。
其次,她透過各畫作,讓學生除了看「細節」,也練習去看「不合理的地方」。透過這樣的時時磨練感知,深化找到解決問題線索的能力。
除了現代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為大腦增加更多新連結,讓感官和頭腦保持敏捷,這會強化大腦運作。而「研究藝術」,正是最好的方式。麻省理工學院裡教授人工智慧的帕金斯博士強調,「視覺力」才是決定學生未來競爭力的關鍵,因為:
一、觀看藝術幫助我們想得徹底。
二、觀看藝術是練習思考的最佳工具。
再者,藝術思考可以有多樣紛陳的樣貌,沒有單一標準答案,更容易與他們分享彼此看法,而且能在不同的詮釋中,激盪出更多元的火花,這更是呼應了新課綱中核心素養的互動與共好。
這本書值得推薦之處,是在明白藝術教育對提升洞察力和溝通力的重要性之後,致力於教學的改變。利用藝術的特性,激發孩子對事物的直覺、推理與想像,允許不一樣的創意和思考,用更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接續這樣的觀念下,本書將近有一半的篇幅,在分享教學心法:如何交出課堂的主導權;也分享許多課程策略,包括怎麼建構備課素材庫、找到引起學生好奇的鑰匙、ORID焦點討論法的帶領,以及如何在課堂上導入「設計思考」....。
一路讀來,酣暢淋漓,這不只是藝術領域的老師可以人手一本;許多本質性的課程設計原理,值得每一位想用心改變教室學習風景的老師們都來參考。
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導我們的學生,如何面對未來的世界。給學生關鍵的能力,遠勝於讓他熟記典籍。藝術教育的多元視野,佐以有效教學,將更容易跟孩子們分享,關於創意、熱情、觀點、實作、欣賞與接納等等,AI所無法內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