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和信醫院的黃達夫院長:「我深知我們不同於其他醫院的地方,不是有什麼更特殊的設施或儀器,而是我們一直敦促同事,要更有愛心、更有能力、更小心謹慎、更負責任。」
圖片來源:pixabay
文 / 林榮崧,天下文化顧問
有人說,這是一家貴族醫院,事實是:來這家醫院看病的人,97%都使用全民健康保險。
有人問,這家專治癌症的醫院,醫術有比較高明嗎?事實是:全臺灣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是54%,而這家醫院病人的五年存活率是74%,相當於每五位病人可多救活一位。
這家醫院就是創立於1990年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是臺灣第一家癌症專科醫院,成立至今已超過30年,飽受諸多誤解與批評,卻也默默締造了許多臺灣的新紀錄:
1. 採用多科際整合團隊醫療,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2. 「護病比」全臺灣第一,平均一位護理人員僅照護五位病人。(研究顯示,護理師每增加照顧一位病人,住院病人的死亡率將上升7%。)
3. 首創「癌症個案管理師」,相當於病人的家庭護理師,將照護工作跨越醫院的門牆,延伸到病人的所在處。這項服務,健保並不給付,完全由醫院自行吸收人事相關成本。
4. 最嚴密的病房感染控制。曾有醫界前輩說:「你們感染控制做得這麼好,那抗生素的使用不就比較少嗎?」意思是,和信醫院多花了錢做感染控制,結果賺取抗生素用藥的利潤不就減少了?
5. 醫師採固定薪水制,不採「以量計酬」,所以醫師不必拚門診病人數量,每位病人的門診時間都可拉長,讓醫師問診更仔細。
種種讓醫院不易賺錢、卻讓病人福祉更受到保障的方法,和信醫院能做就做。30年來的這些事蹟,都由曾經在此停駐的病人、家屬,以及醫師、護理師、醫學生、行政人員,記錄在《改變生命的故事:三十過往,只是序章》這本書裡,讓人感受到這裡不是另一座白色巨塔,而是療癒病人身心的庇護所。
面對下一個30年,和信醫院已許下宏願:發展「預防醫學」,這又是一種令醫院不賺錢的方法。但正如和信醫院的黃達夫院長所說:「我深知我們不同於其他醫院的地方,不是有什麼更特殊的設施或儀器,而是我們一直敦促同事,要更有愛心、更有能力、更小心謹慎、更負責任。展望未來,和信醫院主張把『癌症的預防,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做為醫院的另一個使命。目標既已設定,我們必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