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儘管新發表的研究結果不被世界相信,陳適安醫師仍不退縮,在美國的心律醫學會年會上,勇於迎對來自法國權威的質疑,據理力爭的維護自己的研究結果,最終《引領世界的心跳》成為這一方面全球第一的突破!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1996年,至麻州參加美國心律醫學會年會,會後合影。(左四為陳適安)
在團隊廢寢忘食,擴大監測範圍超過一百例之後,陳適安終於確認,來自非肺靜脈的心房顫動約占了10%~15%。他與團隊開始著手將這個結論整理發表。
2000年與2003年,團隊陸續發表重大發現:「非肺靜脈異常放電是心房顫動致病原因之一」,正式刊登於《循環》。擔任兩篇論文第一作者的蔡青峰、林維祥(現任國防醫學院教授、三軍總醫院內科部主任),對這項非肺靜脈的學術觀點,貢獻良多。
陳適安回憶,這項研究引發極大的波瀾,「當時全世界沒有人相信我。」
海薩吉爾團隊的研究認為,95%的心房顫動來自肺靜脈。對此,團隊也曾思考:「種族會不會是造成法國與臺灣研究,差異如此大的因素?」
「我堅持這項研究百分之百是對的,」儘管初期沒有人看好,但陳適安並不退縮。
2000年美國的心律醫學會年會,上演了一場激烈的學術辯論。這不僅是全世界最大的心律不整醫學會議,也是國際醫學殿堂第一次討論有關心房顫動與非肺靜脈的議題。
上千名來自全球一流醫學中心的教授、醫師齊聚一堂。在大家的目光注視下,陳適安不疾不徐地上臺,提出心房顫動也會來自非肺靜脈的研究。臺上陳適安侃侃而談,臺下眾人不敢置信。
陳適安的發表一結束,坐在臺下聽報告的米歇爾.海薩吉爾立刻起身,直言這項研究錯誤;包括其大弟子皮耶茲.賈斯(Pierre Jais)等醫師,也輪番向陳適安提出質疑。海薩吉爾陣營始終堅持,來自肺靜脈以外的顫動,比例不到2%~3%。
令陳適安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海薩吉爾直言:「我不相信從臺灣來的陳教授提出的理論為真實,因為美國的瓦倫.傑克曼教授也認為,顫動百分之百來自肺靜脈。」海薩吉爾原有的理論遭到陳適安挑戰,他企圖用美國心律不整權威傑克曼的說法反駁陳適安。
但陳適安沒有因此而膽怯氣弱,他依舊挺直腰桿站在臺上說:「I don't believe.(我不相信。)」
他相信自己的新發現,因為那是經過反覆驗證、千錘百鍊的結果。
當時和陳適安一起參加會議的謝敏雄,回想起這場世紀辯論,心情仍然激動。
在美國人的場地,臺灣及法國兩大巨頭震撼全場,掀起肅殺之氣。北榮僅陳適安一人上臺發言,他和陳亦仁、蔡青峰只能在臺下聆聽,而法國則有三、四位醫師輪番上陣挑戰陳適安。但陳適安穩如泰山,據理反駁。
謝敏雄笑說:「老師立論扎實,長得又比法國教授高,氣勢強大、以一擋百,我們都不用遞紙條給他補充資訊。」
當時全球心律不整領域,由北榮的陳適安團隊,與法國波爾多大學海薩吉爾團隊分庭抗禮,2000年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由各國發表的心房顫動電燒術論文中,有7、8成是來自這兩大陣營。
蔡青峰說明,連美國知名的心律不整中心,當時完成心房顫動電燒術的案例數,恐怕也不超過10例,還在初期摸索階段。而北榮光是肺靜脈的心房顫動電燒術就累計超過百例,非肺靜脈的心房顫動電燒術也已近20例。正因為累積的病例數多,陳適安更勇於捍衛自己的新發現。
來自各國的專家看著兩大陣營你來我往,展開激辯,夾雜著濃濃的火藥味。陳適安笑著形容:「那一場辯論的重要,可比2020年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與拜登的劃世紀辯論,萬眾矚目。」
沒有人能出面打圓場,因為除了他們,全世界幾乎沒有其他人可稱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最後,大會主持人,美國心臟科心律不整領域權威,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的艾瑞克.普里斯托斯基(Eric Prystowsky)教授,連連提醒大家冷靜,甚至喊出:「Don't argue again!(不要再吵了!)」
他拍板建議大家會後討論,才結束這場激烈的爭辯。
「小時候我就愛頂嘴,」陳適安調侃自己,會有這種反骨行為,主要是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不懼怕挑戰權威,這樣的個性也讓他敢於在國際殿堂上發聲,對決全球知名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