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英諺「知識吸引知識」真是沒錯。我如果沒有先看到史丹佛大學「超低廉設計」(The Design for Extreme Affordability)這門課的報告的話,我就不會注意到這本《精實影響力》,就不會發現原來史丹佛的課講的正是這本書的精華。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原來這門課要求修課的學生去任何窮鄉僻壤,運用課程所學,協助當地人解決必要的民生問題,因此有四個學生決定去印度,幫忙解決印度偏鄉醫療照護不足的問題。他們到達印度後,發現所有的醫療資源都嚴重缺乏:一名醫生要照顧1700名病人,病床不足,老百姓沒有醫療常識…。但是最後他們成功了,用的方法正是這本書所倡導的方法。
這本書雖然是寫給非營利事業(非營利的目的不是賺錢,而企業的則是利益導向),但是對初創業的年輕人來說,非常有用。比如說,點子再好,一定要從小規模做起,邊做邊改進,不能一次把所有的錢都投下去,萬一出錯,就只好解散公司。兒童遊戲抽水機(play pump)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個案子是利用孩子玩旋轉木馬所產生的能量來抽取地下水,只要四千台抽水機就可滿足一千萬人飲用水的需求。聽起來這真是太理想了,因此很多人慷慨解囊,他們募到了很多錢,就一次裝了幾千台抽水機,沒想到這要連續玩27小時才行,而且機器笨重費力,小朋友玩一下就不玩了,結果浪費了幾千萬美元,還製造了一堆垃圾。
其實像這種例子屢見不爽,大陸曾有個年輕人一舉投下十年的積蓄,買了三千多隻小雞來養,因為沒有養雞的知識和經驗,結果全部都死了,血本無歸。
書中強調非營利組織缺錢是家常便飯,它教你如何在缺錢的狀態下,把事情做成。這對初創業的年輕人來說,太有用了。
有錢好辦事是天下的公理,但是印度,要人沒人,要錢沒錢,怎麼辦呢?這四個學生便先參加當地的平價連鎖醫院「納拉亞納」集團,利用他們已有的基礎去完成自己的目標。也就是說,如果創業的資金不足,不妨先加入現成的公司,從合夥人做起,但重點是要守住目標,勿忘初衷。先探索問題,看清了,有了解決方案後,再一步一步去做,成果最後會自然浮現。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解決紅毛猩猩數量持續減少的問題,他們先問為什麼呢?答案:因為牠們的棲息地持續減少。
為什麼牠們的棲息地持續減少呢?因為人們砍伐樹林。
為什麼人們要砍伐樹林?他們需要錢去遠處看病,當地沒有醫院。
因此在替當地人建立醫療診所後,伐木的家庭就少了89%,紅毛猩猩有了棲地,數量就多起來了。所以創業之初一定是要先了解當地的需求和情況,問自己:為什麼別人不來這裡開店?為什麼你會比別人更成功?了解了原因,再投下資本才不會打水漂。
我沒有想到不以營利為目的非營利組織,反而比企業更需要「精實」。或許是面對捐款者的壓力比股東來的更大吧?股東失去的,用錢便可補回來,而不當經營使捐贈者的愛心付諸東流,卻是無法補回來的。
【書籍資訊】《精實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