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有效溝通最容易被忽略的關鍵!你有正確回答問題嗎?不論你是職場中的求職者、面試官、業務員、中階主管、理財顧問、醫護人員、老師,還是經理人。這都是IQ與EQ之外最需要具備的溝通技能!
圖片來源:photoAC
據估計,主管有50 ∼90%的時間都花在溝通上,且溝通與工作績效有關。工作場所有70 ∼ 80%的事故都是因為溝通不良而造成。由於溝通不良,每週至少會浪費14%的溝通資源。在一份涵蓋85所商學院的招聘人員研究中,溝通能力被列為求職者最重要的技能。在企業層面,順暢無礙的溝通能增加7%的市場價值。結論是,溝通很重要。
70多年來檢視溝通成敗與否的方法是,於1948年由美國數學家克勞德•夏農(Claude Elwood Shannon)與瓦倫•韋弗(Warren Weaver)為貝爾實驗室開發出來的溝通流程模型。這個基本模型包括提供訊息的「傳遞者」與提供回饋的「回應者」。*之後有好幾個理論從不同角度檢視這個模型,並加以延伸。
傳遞者是原始消息的來源,例如主管、員工或客戶。
我們想一想從行銷部主管(傳遞者)到實習生(回應者)的溝通過程。在溝通訊息之前,主管可能有一個想法:「我覺得客戶人物誌專案的執行時間拖太久了。」
*原文將「回應者」稱為「接收者」。以我的想法,「回應者」是更適合的詞,代表雙方都能夠主動交換資訊;「接收者」則暗示傳遞者的訊息最重要,接收者只能針對傳遞者的原始訊息來回應。然而,傳遞者(第一輪)與回應者(第二輪)則有輪流主動遞話的意味,差別在於溝通順序。
這種想法會被轉譯為文字或行動(非言語行為)來形成訊息。主管的訊息可能是:
客戶人物誌的專案進度有點慢,請想辦法完成初步研究。我希望能在這個月底用電子郵件發布行銷活動,但我們的進度已經落後了。
這個訊息會透過某個管道傳達出去,藉由這個途徑從傳遞者送給回應者;這個管道包括口語與/或文字交流的選擇、面對面表達或透過科技、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溝通,但不限於這些方法。
回應者是初始訊息的接收者,賦予訊息意義後便可以轉譯訊息。例如,前文中的訊息可能會被解讀為「最好找另一個實習生提姆來幫我,我需要更多人手來完成這個工作。」
回應者將含義轉譯為文字或行動(非言語行為),才能給予回饋。回饋就像是接受「回應者」是反向溝通的原始傳遞者。例如,回饋可能是:「我要找提姆來幫忙,明天一起把事情完成。」
傳遞者認為的訊息含義可能和回應者認為的含義不同。在這個例子中,主管可能希望今天做好,而不是明天。
最後,雜訊是指干擾或扭曲訊息或回饋的東西,可能來自傳遞者或回應者的內部或外部。舉例來說,內部雜訊可能是壓力,外部雜訊可能是模稜兩可的語言。
➢【書籍資訊】《你有正確回答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