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AI醫療革命》指出,無論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或是沒有精神疾病的人,肯定都對和GPT-4建立治療性關係有著極大的需求,因為有巨大的人力缺口需要填補。問題是,它能取代真正的心理治療師嗎?
圖片來源:Pexel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Global)的最新標題寫著,對使用社交應用程式的人來說,「AI可以扮演心理醫師、朋友,甚至是情人」。這個故事描述了數百萬人如何利用AI生成的虛擬朋友和戀人減輕他們的孤獨感。《波士頓環球報》指出,最受歡迎的此類應用程式Replika已經從蘋果應用商店下載了超過1000萬次。
其實,相較於GPT-4所能做到的,Replika的對話能力相當原始。(即使像彼得這樣冷靜理性的科學家最終也會感覺到與GPT-4的互動像是一種「人際關係」。)另外,想想看孤獨在美國是如此普遍的問題,以至於美國公共衛生署總署長稱其為公共衛生問題。再請想想看專業心理健康照顧提供者是如此短缺,以至於即使在醫療資源豐富的麻省,兒童有時也必須在急診室等待數週才能獲得精神科床位。這還不包括心理健康工作者短缺的問題,特別是那些接受保險的。
綜合考慮所有問題,我們就遇到了一個兩難:無論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或是沒有精神疾病的人,肯定都對和GPT-4建立治療性關係有著極大的需求,因為有巨大的人力缺口需要填補。然而,心理健康可能非常不穩定,成因相當複雜,目前還沒有機制可以去追蹤研究使用軟體應用程式,或者是頂尖的AI,會不會造成傷害。
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教授羅伊・帕利斯(RoyPerlis)博士長期致力於研究AI是否能使用於心理健康上。於是我把我的問題求教於他。他做了簡單的結論:「當你沒有任何一個替代的治療辦法時,與一台非常逼真的電腦交談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
但另一方面他也強調,新科技不應被當作忽視更多心理健康治療的迫切需求的藉口,尤其是應該盡快補充短缺的人力。
將AI用於心理健康醫療保健最迷人的問題是:它能取代真正的心理治療師嗎?
尚未可知。但帕利斯曾不屈不撓地試圖克服幾個關鍵難題。他指出,我們不止缺乏心理治療師,還缺乏優秀的心理治療師,市面上可能「存在很多平庸甚至有害的治療師」,因此,一個重要的觀念是,即使有人類參與治療也不表示就不會有傷害。(他還提出了一個誘人的想法,或許AI可以根據醫術精湛的治療師記錄進行訓練,從而讓更多人獲得這種才能。)
帕利斯還指出,心理治療應用程式已經能提供高度規範化的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這很像一門課程。更高階的AI可能更適合於大多數人渴望的多元化、支持性和心理動力治療。
他表示,新型AI在促進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不太可能是「一體適用」的。它可能適用於患有輕度焦慮、憂鬱或其他問題的人,但不適用於難以控制或患有嚴重疾病者。理想情況下,AI將有助於改善不同患者的分類:有些人可能會在初級照護或線上認知行為治療上獲得良好的照顧,而其他人可能需要心理治療或住院照護。
一個普遍的期望是,AI可以用來偵測某人是否有自殺傾向。但它失敗時會發生什麼事?帕利斯反駁說,現在許多即將自殺的人都成了漏網之魚,至少大規模的AI可能會發現更多的高風險人群。
在一月份,提供同儕支持的聊天服務Koko引起了一番騷動,因為根據其共同創始人的推文,它進行了一場非正式的實驗,使用了ChatGPT來生成大約3萬條訊息。批評人士說,突然運用AI與心理狀態脆弱的用戶互動的做法太過粗暴,越過了倫理界限,但是據報導Koko的用戶對由AI編寫的訊息給出了更高的評分。
對於帕利斯來說,那個故事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極端例子:「我認為在『任由其自然發展,看看會發生什麼』和『只在受到嚴格控制的實驗中研究它』之間有一個空間,」他說。「我們需要找出那個中間地帶的樣貌,讓很多人得以進入,但同時也得有保護和學習的方法。」
➢【書籍資訊】《AI醫療革命:GPT-4與未來》
The AI Revolution in Medicine: GPT-4 and Bey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