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查理.蒙格!用50個金句看懂窮查理99年的人生智慧|《蒙格之道》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愛瑞克分享,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世界上的人生百態,有如電影般一幕幕上演。年輕時的我,曾自以為是主角,世界是舞台,而上帝是導演兼編劇。進入人生下半場,才漸漸發覺,每個人就是導演兼編劇,因為到最後,終究不會有別人來為我們的人生負責,謝幕之後萬籟俱寂,只有自己面對自己...
「誘因設計」這個詞聽起來好像離我們很遠,那麼換個角度,把誘因想成「激勵」呢?我們之所以需要設計誘因,目的就是為了促使他人行動。很多時候,光是憑藉話語的力量並不足以說動別人,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激勵的技巧,讓對方願意動起來。
圖片來源:Pexels
「誘因設計」這個詞聽起來好像離我們很遠,那麼換個角度,把誘因想成「激勵」呢?我們之所以需要設計誘因,目的就是為了促使他人行動。很多時候,光是憑藉話語的力量並不足以說動別人,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激勵的技巧,讓對方願意動起來。
對行為經濟學有興趣的讀者,應該對尤里.葛尼奇(Uri Gneezy)不陌生,他之前與李斯特(John A. LIST)合著《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談誘因如何影響人的行為,以及怎麼透過金錢或其他心理誘因,引導人們改變。10年後,在這本新書《誘因設計》裡,他將誘因設計這個主題談得更加深入,他指出,透過設置誘因去企圖激勵人的行動,是很常見的事情,無論是在職場、教育,或消費市場上,隨處可見。那,為什麼這些激勵手法卻經常形同虛設,極少看到真正的變化呢?正是因為「誘因」設錯了!許多時候,我們試圖透過獎勵來促進某種行為,但到頭來,這些獎勵卻澆熄了人們行為背後的動機。
葛尼奇在本書中提出設計誘因的三個步驟,幫助每個苦於不知如何改變他人行為的讀者。首先是正確診斷問題所在,接著選擇所使用的誘因,主要可分為金錢獎勵類型和心理需求類型。最後,確認好誘因,再透過賽局理論沙盤推演,確保誘因與行為一致。
在本書中,我們能學到:
.我們樂於用明顯可見的自我訊號來傳達個人特質,因此,挖掘人們喜愛的「訊號」,能夠設計出符合心理需求的誘因。
.當誘因背後傳達的訊號與目的不一致的時候,會導致誘因失去激勵效用。
.比起「完成任務所能得到的獎勵」,人們對「未完成任務導致喪失的獎勵」更有感。
.在為了促使行為改變(培養好習慣/根除壞習慣)而設計誘因時,必須注意如何克服會令人半途而廢的短期滿足感。
.進行商務談判時,也可以將誘因設計的原理搭配4項行為規則(錨定與調整、對比效應、訂價策略、互惠準則)來使用,提供讓談判成交的誘因。
➢【書籍資訊】《誘因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