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台灣的希望到底在哪裡?即使2008換了政黨,還來得及救台灣嗎?部分的答案就在我們是否有決心、有遠見做「V型選擇」。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台灣此刻的情勢更為嚴峻,因此再做一次嘗試,提出「台灣的V型選擇」。
當前的台灣有兩個:一個是正在邊緣化的台灣,一個是急待奮起的台灣。造成邊緣化台灣的元素是——內有內耗性議題一個接一個地操弄;財經、民主、環保、教育等重大政策一個又一個地空轉;兩岸關係一件又一件地僵持;廉能政治一次又一次地落空。外有全球化的風起雲湧,與中國大陸經濟快速崛起,二者都對台灣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造成衝擊。內外形勢的惡化,造成了人民、企業、外商束手無策。
急待奮起的台灣,祇剩下一個選擇,要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包容、最廣的視野,追求勝利——VICTORY。「勝利」由七個元素組成:
(1)願景(Vison)
(2)誠信(Integrity)
(3)承諾(Commitment)
(4)人才(Talent)
(5)開放(Openness)
(6)和解(Reconciliation)
(7)年輕一代(Youth)
把七個英文字的第一個字母聯結,就是VICTORY,就是書中提倡的「V」型選擇。
(一)什麼是「V型選擇」?
用這個名詞,有三層意義;
第一:型選擇是英「Victory」勝利一字的手勢,也正就是二次大戰中,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德軍猛烈轟炸倫敦的危险時刻,宣示「終必戰勝納粹」的招牌手勢;此處是指我們要選擇「勝利」。
第二:【圖一】所示:型左邊的斜線 —D0— 一直向右下滑,也就是意指各種綜合指標都在下降:到了谷底之後,終必要出現另一股拉抬力量,那就是右邊上升的斜線 —OA— 。
第三:谷底翻升的力量,不會從天而降。在民主社會就要看民意的選擇。我認為流民意是:和平、繁榮、融合。
作者根據當前台灣情勢,提出七個改善因素,希望能促使右斜線 0A— 的出現。這七個因素分別為;
(1)願景(Vison)
(2)誠信(Integrity)
(3)承諾(Commitment)
(4)人才(Talent)
(5)開放(Openness)
(6)和解(Reconciliation)
(7)年輕一代(Youth)
把七個因素的英文名詞,連結第一個字母就是 VICTORY。
(二)為什麼民間信心衰退?
【表一】列舉了七個原因,指出政府決策階層的缺失:
(1)「願景」模糊。
(2)「誠信」衰退。
(3)「承諾」破產。
(4)「人才」折損。
(5)「開放」萎縮。
(6)「和解」僵持。
(7)「年輕一代」迷惘。
(三)要用什麼對策來挽救?
【表一】列舉了七項策略,如能切實推動,三年之內台灣社會就會再度充滿生機。這七項策略是:
(1)訂定清晰的長程與短程願景,全力以赴。
(2)民無信不立,政界與商界要共同重建警譽。
(3)政策要透明、持續、連貫、及可預測性。
(4)用人才、借腦袋、開創新局。
(5)唯有加速開放,台灣才有生路與出路
(6)唯有追求兩岸雙贏,經濟才有生機,人心才會安定,軍備才可減少。
(7)去政治化之後,各種「想像的可能」就會真的變成「真實的可能」。年輕一代,重拾信心。
(四) 「只有立場、沒有是非」的代價
近20年來,對台灣社會造成最大傷害的是「情結」:從省籍情結到統獨情結、從南北情結到方言情結、從228情結到反商情結;其結果是「只有立場、沒有是非」政客們巧妙地利用選民的情結,掩飾自己的施政空轉、個人貪瀆、利益輸送、社會沉淪。
切割「情結」不能靠有良心的政治人物(太少了!),只能靠我們每一個人的覺醒!台灣必須要從已經出現危機的空轉社會轉變成理性的公民社會,這就需要大家遵守與維護那些共同的行爲準則:這裡沒有對性別、地域、年齡、宗教、色等的歧視;讓法治、公平、正義要宰社會思惟;讓特權、官商勾結、貧富懸殊要逐漸消失;「小我」的意識降低,「大我」的利益提升;個人的時間、愛心、財富與人分享;「天涯若比鄰」替代了「只掃自己門前雪」這樣的社會流才能跨越狹隘的村落、族群、鄉,逐漸進入世界村的境界。
(五)台灣還有希望嗎?
四面八方而來的新聞,就指出2006年的冬天,台灣已經陷入四面八方的危機:
台灣的希望到底在哪裡?即使2008換了政黨,還來得及救台灣嗎?部分的答案就在我們是否有決心、有遠見做「V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