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投資績效如何大幅跑贏大盤?蒙格指出,想實現這個高難度目標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減少投資決策的數量,不輕易出手,同時要把握大機會,出手就是下重注。這與一般的投資思維非常不同。
圖片來源:Pexels
在波克夏股東會現場,查理.蒙格經常在巴菲特旁邊扮演沉默的合夥人,但只要一發言,就一針見血,給人不少啟發。許多研究蒙格的人都知道,想要汲取蒙格的智慧財富,就要參加蒙格擔任董事長的公司股東會。
實際上,蒙格從1987年至2010年擔任魏斯可金融公司董事長期間,幾乎每年都在股東會上公開談話,並接受股東的提問。他會先介紹公司的經營情況,闡述當年魏斯可公司與波克夏的投資策略。並經由股東的提問,分享他對產業的觀察與總體經濟趨勢。
《蒙格智慧》收錄蒙格在魏斯可公司股東會上的談話與問答,讓讀者得以近距離觀摩這位當代最優秀投資人的思維模式。
投資報酬率每年要跑贏指數0.5個百分點,可能不容易。而如果你的雄心壯志是要追求長期投資報酬率平均每年領先指數5個百分點,那就是一個非常罕見的成就了。
想實現這個高難度目標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減少投資決策的數量,不輕易出手,同時要把握大機會,出手就是下重注。這與一般的投資思維非常不同。
這就牽涉到「分散投資」這個問題。因為效率市場理論的推論之一就是,你不可能對一檔股票的價格瞭若指掌,但如果你把資金平均分散到指數中的所有成分股當中,最後就能獲得平均報酬。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這麼明顯的事值得了解,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但實際上商學院的教授就是在教這些東西。你可能認為我在開玩笑,但我沒有,確實是如此。當然,這根本不是我們做事的方式。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的財富投入三項出色的投資當中,只要這些投資夠好,他就不會窮途潦倒、心裡不安穩。例如你投資房地產,把資金分成三份,分別投資購物中心、辦公大樓和公寓,投資的房地產都在黃金地段,由優秀的人管理,你有什麼好擔心的嗎?答案是不會。
但是當你進入投資市場,如果手上沒有100檔個股的名單,心裡就不踏實。在某種程度上,投資顧問所告訴你的事只是為了賺取手續費,和醫生開藥賺錢沒什麼區別。
做投資還有個問題需要注意。有些人總是追逐更高的報酬率。假設現在有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保證能長期實現每年12%的年化報酬率。但是選擇這個機會,你必須放棄其他所有機會,也就是說,放棄很多可能更賺錢的機會。你們當中有很多人不會選這個12%的機會。
但,我們應該這樣想:別人賺得多就賺得多,和我有什麼關係?無論做什麼事,總是有人賺得更多、有人跑得更快。一旦你已經在生活中得到一些對你來說很棒的東西,卻還是要在意別人賺錢賺得更快,這種想法讓我覺得很瘋狂。
人類有七宗罪,嫉妒是其中之一。我覺得嫉妒是一種非常愚蠢的罪惡,因為你永遠不可能從中得不到一點快樂。嫉妒會讓你整個人都被痛苦包圍,為何要受這種罪呢?所以我們有這樣一個哲學:我們向來都是從容地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