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拒絕變老》指出,科技成癮的一項證據,在於有一項研究請年輕成人暫時不要用手機,但他們卻出現了與吸毒成癮者相同的戒斷症狀。另一項可做為佐證的研究則顯示,大量使用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與認知能力的低落呈現相關性。
過去30年,人類的生活步調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雖然各種電子設備帶來便利,理論上應該會讓人更有時間能和朋友喝喝咖啡、讀讀書、或者就是放鬆一下,但人們似乎是愈來愈忙碌,壓力也愈來愈大。
在電子郵件和其他網際網路工具剛問世的時候,大家還以為從此就能擺脫過勞和壓力了。這些工具承諾要給人類帶來一個烏托邦:讓人工作更有效率,有更多休閒時間,能花更多時間與朋友家人相處,也有更多時間能夠放鬆運動,工作時數將能夠縮短,至於假期則能夠變得更長。但事與願違,生活反而變得更加忙碌,壓力也更大。各種設備就是一直叮個不停、響個沒完。
在我開始研究「壓力」之後,才意識到原來我有多麼依賴這些設備,又有多難讓自己擺脫這些設備、做自己的主人!
科技的進步固然美妙,但也需要付出代價。如今總會有各種通知響起、震動、或發出閃光提示,讓我們不斷受到干擾,要放下手上的事,去看看我們的手機。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年輕成人平均每天解鎖手機85次、使用時數高達5小時,相當於醒著的時候有1/3的時間都在用手機。然而,民眾對此的意識卻是大大低估。研究詢問民眾使用手機的頻率時,受訪者低估的程度來到50%。這樣的結果,就是讓人無法專心好好把事情記清楚,於是造成各種困擾。
科技成癮的一項證據,在於有一項研究請年輕成人暫時不要用手機,但他們卻出現了與吸毒成癮者相同的戒斷症狀。另一項可做為佐證的研究則顯示,大量使用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與認知能力(注意力、記憶力、學習力等等)的低落呈現相關性。一項回顧研究整理了過去的23篇研究論文,也指出在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與憂鬱、焦慮、慢性壓力、自卑之間,出現顯著的相關性。
還有一些問題,則是在睡前還手機用個不停所引起。你是不是很熟悉這種情形:已經上床準備睡覺了,但還是決定瞄一下手機(「一秒就好」)、看一點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小事,結果在一個小時後,卻發現自己還在看個沒完?像這樣放不下手機、難以放鬆,再加上藍光對晝夜節律與褪黑激素進一步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成了讓你一夜睡不好覺的完美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