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全世界最長壽的人是法國女性卡爾門,活了122歲又164天。她的人生故事,集結了所有老得優雅健康的必備要素,也包含了所有老得優雅健康的祕訣。
圖片來源:Pixabay
截至本書撰寫期間,全球人類長壽紀錄保持者是法國女性簡恩.卡爾門(Jeanne Louise Calment),活了122歲又164天。我很愛她的人生故事,因為對我來說,裡面剛好集結了所有老得優雅健康的必備要素。
卡爾門是在1875年2月21日,出生於普羅旺斯隆河口省的亞爾鎮,擔任造船工的父親活到93歲,母親則享壽86歲。她的哥哥佛朗索瓦(François)也活到高齡97歲,可見其家族有著長壽的歷史。卡爾門在21歲嫁給一位做窗簾生意的世家子弟,搬進位於亞爾鎮精華區的家族店面樓上的寬敞公寓。卡爾門從來不用工作,有僕人供她差遣,過著上流社會悠閒的生活,平常的休閒包括擊劍、騎腳踏車、網球、游泳、溜滑輪、彈鋼琴、以及和朋友一起創作音樂等等。這對夫妻在夏天還會去爬山。她就這麼享受著恬靜、相對沒有壓力、充滿種種樂趣的生活,非但不用擔心錢的問題,還有各式各樣愉快的活動與運動。她只有一個女兒,在36歲時因為胸膜炎而去世。至於她的丈夫,據稱死於櫻桃中毒,享壽73歲。
時至1965年,簡恩.卡爾門已經高齡90,名下又無其他繼承人,於是和律師拉弗雷(André-François Raffray)簽了一紙公寓的「以房養老」合約,卡爾門可以在公寓住到過世,每月還能從拉弗雷那裡領取2,500法郎(約合380歐元)的生活費,死後公寓則歸拉弗雷所有。
拉弗雷在三十年後去世,卡爾門當時領得的金額已經超過公寓價值的兩倍,而且拉弗雷的遺屬還得繼續付錢。卡爾門對這件事的說法是:「人生裡,有人有時候就是會做到幾筆很爛的交易。」卡爾門就這樣自己獨居到110歲,才在1985年搬進療養院。
就算住進療養院,卡爾門一開始還是維持著很規律的日常生活。每天早上她會在6點45分起床,在窗前長時間禱告,來開始新的一天,感謝上帝讓她還活著、並賜予她這即將到來的美好一天。從這就能看出她正面的態度與看法。她會坐在扶手椅上,戴著立體聲耳機做做體操,彎曲與伸展手臂、雙手、再到雙腿。護理師發現,比起那些可能小她30歲的住戶,卡爾門動起來更快速靈活。而眾所周知,光是從一個人的步行速度,就已經很能預測他是否能夠健康長壽。至於卡爾門的早餐吃的是咖啡配牛奶,還有一些脆餅乾。
卡爾門並不淋浴,而是用澡巾擦澡,而且無須他人協助。臉上除了會先用肥皂清潔,還會塗些橄欖油、撲點粉。她在吃午飯之前,會自己把玻璃杯和餐具洗得乾乾淨淨,也會每天用香蕉和柳橙給自己做水果沙拉。她愛吃巧克力,飯後會抽一支登喜路香菸,喝一小杯波特酒。(這裡我也想提一下我丈夫,他又愛喝波特酒、又愛抽雪茄,常常就在我唸他抽雪茄唸到一半的時候,他就拿卡爾門當藉口,說這種習慣搞不好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卡爾門下午會小睡個兩小時,然後去找那些一樣住在療養院的鄰居聊聊天,談談她在廣播裡又聽到什麼新消息。等到夜幕低垂,她會快快用完晚餐,回自己房間聽聽音樂(她有白內障,看不清楚,又不願意動手術,所以很難享受做填字遊戲的樂趣),抽最後一支菸,接著在10點上床睡覺。她會在週日去望彌撒,週五也會參加晚禱。
除了用來治偏頭痛的阿斯匹靈之外,她沒吃過藥,甚至連花草茶也不喝。她沒有高血壓、沒有糖尿病,最後一年的抽血檢查也是一切正常。很遺憾的是她在114歲的時候跌倒,髖部骨折,從此只能坐輪椅,但她還是又活了將近九年。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卡爾門都維持著「思維清楚敏銳」。在1995年,還有一部談她一生的紀錄片《與簡恩.卡爾門一起跨越120年》上映。
但是就連卡爾門的故事,也免不了受到科學界的仔細檢視與質疑。2018年12月,任職於莫斯科大學的俄羅斯老年學家諾伏西羅夫(Valery Novoselov,他當時是助理教授,屬於學術階梯的起步第一階)與實驗室技師扎克(Nikolay Zak)就對卡爾門的長壽紀錄提出質疑。他們的質疑是發表在一個網站上,而非發表於經過同儕審查的期刊;他們也在ResearchGate.net發出一份初稿來質疑卡爾門的故事。這些文章認為卡爾門家族背後有一場欺詐陰謀,偷偷讓母女調換了身分。而且他們也認為,光從數學角度來說,簡恩.卡爾門根本不可能活這麼久。
雖然他們的主張完全未經驗證、也沒有同儕審查,但還是在媒體與老年學界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我還記得在這項主張發表出來的前一天晚上,我和一位知名的英國老年學家共進晚餐,他就眉飛色舞的說,這個精采的故事「明天就會爆出來,讓卡爾門和她的家族信譽受損、名聲掃地」。連他都沒有想過要質疑這套故事的真假!
但這套說法根本就不是事實,一年後有人提出了經過驗證的反駁,以完整的細節,在一篇經過同儕審查的論文裡確認了簡恩.卡爾門的年齡,信譽掃地的反而是扎克與諾伏西羅夫。
卡爾門的人生,可說是許多藍色寶地生活特色的典範,也包含了所有老得優雅健康的祕訣。她在經濟上有安全感,相對沒什麼壓力,過著多元又充實的生活,有大量的戶外活動,一生都抱持好奇心,擁有許多朋友與社交活動,吃健康的食物,過世前都還從事各種有益的日常行程及活動。要是拉弗雷早知道她的家族史與生活方式能大大有益於健康長壽,可能就不會在1965年簽訂這筆房產交易,後續也就不會損失如此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