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大衛.布魯克斯新作《深刻認識一個人 》寫道,如果有人看見你、了解你,你就會覺得充實、滿足。我常常請別人說說他們被看見的故事,他們總是兩眼發光,描述自己人生的關鍵時刻。在某個心力交瘁的時刻,有人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就在這時伸出援手,減輕他們的負擔。
人類需要被認可,就像需要食物和水。最殘酷的懲罰莫過於被忽視,被人認為一點也不重要或是被當空氣。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寫道:「對另一個人,最大的罪惡,不是恨,而是冷漠:冷漠就是視人為無物,沒人性。」這麼做就是說:你不重要,你不存在。
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有人看見你、了解你,你就會覺得充實、滿足。我常常請別人說說他們被看見的故事,他們總是兩眼發光,描述自己人生的關鍵時刻。他們說,有人在他們身上發現了某些天賦,他們卻未曾發覺自己有這樣的才華。他們說,在某個心力交瘁的時刻,有人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就在這時伸出援手,減輕他們的負擔。
在過去4年,我下定決心學會這樣的技能:看見別人、理解別人、讓人覺得安全、受到尊重和重視。首先,我想了解、學習這樣的技能是出自實際的考量。如果你無法了解他人,人生的重大決定就容易出錯。如果你想跟某人結婚,不只要知道這個人的長相、興趣、職涯前景,還要了解他童年的痛苦在他成年之後留下什麼樣的印記,以及此人內心深處的渴望是否與你一致。
圖片來源:Pexels
若是你要雇用一個人,你要看到的,除了他履歷表上列出的特質,還得看出他意識中的主觀部分,也就是他們何以能夠努力不懈、臨機應變、在危機中保持冷靜或對同事慷慨大方。如果你想留住這樣的人才,你必須知道如何讓他們感到被賞識。在2021的一項研究中,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要求經理人詢問員工辭職的原因。大多數經理人原本以為,員工離職是為了更高的薪水,探問之後才發現,最主要的原因和人際關係有關,他們認為自己很努力,但沒得到主管和公司的認可和重視。他們覺得自己沒被看見。
是否能真正洞視一個人非常重要,例如決定跟誰結婚,或是雇用、留住員工。不管你是作育英才的老師、懸壺濟世的醫師、款待賓客的主人、養兒育女的父母,無論你在陪伴友人,或是在一天結束時,看著所愛的人爬上床睡覺,這種能力也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從別人和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你的人生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在未來數10年,AI可以為我們做很多事,甚至能夠承擔很多原本由人類執行的任務,但有件事是AI永遠做不到的,也就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如果你想在AI時代蓬勃發展,最好特別擅長與人建立連結。
我想學習這項技能的第2個原因與性靈有關。能看見別人、洞視別人,這種行為具有非凡的創造力。除非從別人的心靈映照回來,沒有人能真正欣賞自己的美和長處。被人看見能促進成長。你看見我,照亮我,我就綻放如花。如果你看到我的潛力,我也許會在自己身上看到更大的潛力。你若了解我的脆弱,同情我,儘管人生多災多難,我還是可以生出力量,安然度過人生的風暴。心理學家戴安娜.法夏(Diana Fosha)寫道:「如果一個有愛、敏感、沉著的人能了解你,韌性就會在你心裡生根、茁壯。」從你如何看待我,我學會如何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