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曾幾何時,我們不被允許「舒適」「安穩」「快樂」呢?「想要獲得成功,不需要過得不適,不用老是覺得壓力大、緊張又擔心」,在舒適圈裡,你一定會找到真實的自我,會愛上自己的真實樣貌。要在人生中茁壯成長,舒適圈是最好、最有成效、最愉悅的那一條路。
文/陳雅如,天下文化編輯部總監
說到「舒適圈」,我們想到什麼?懶散、不知進取、停滯等負面的詞句。曾幾何時,我們不被允許「舒適」「安穩」「快樂」呢?似乎一定要勉強自己走出舒適圈才是合理的生命。
作者克莉絲汀.巴特勒(Kristen Butler)曾經是一個服膺「要不斷跳脫舒適圈才能成功,成為人上人」的人,直到她工作累倒,身心狀況出現問題……。 一開始她還未注意到,這樣身心狀態來自於什麼的信念,導致她整個日常、生命與人生朝向這個結局。直到墮入黑暗的時刻,她才從與治療師的交談中,發現:「問題不是出在我這個人身上……。問題出在於我否定自己,還忽略內心的指引和直覺」,更讓她意識到「想要獲得成功,不需要過得不適,不用老是覺得壓力大、緊張又擔心」。她也發現到「追逐著不適的狀態,就會被拴在不適的狀態。真相是:你感到不適,就無法創造圓滿人生。」
那,巴特勒又是怎麼擺脫「跳脫舒適圈」的迷思,離開壓力與過勞的循環呢?這本書就是答案。在書中,你會看到,巴特勒一步步告訴你,「跳脫舒適圈」的傳統信念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與人生,以及「留在舒適圈會更成功」的3步驟和27個練習。這邊要注意,這本書不是要讀者選擇作者走的路,而是請你開闢自己的路。
每個人的舒適圈自有獨特之處,所以你的舒適圈會是什麼樣子,全要靠你自己找出來,這樣一來,你就能跟舒適圈培養終生又健全的關係。作者說:「你這個人、你的夢想、你走的那條獨一無二的路,我都有信心,而你也該相信自己!我很有信心,在舒適圈裡,你一定會找到真實的自我,會愛上自己的真實樣貌。要在人生中茁壯成長,舒適圈是最好、最有成效、最愉悅的那一條路。」所以,放下迷思與痛苦的追求成功,跟隨你自己找出的答案一起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