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Read Write Own》提到打造狗狗幣的人,原本只是要諷刺比特幣這類加密貨幣;但多年以來,狗狗幣的區塊鏈上儘管沒有實用的應用程式,市值卻一直相當穩定,維持在數十億美元的程度。市場上沒有幾個地方願意接受用狗狗幣付款,但它依然擁有一群熱情的粉絲。狗狗幣的Reddit論壇超過二十萬人訂閱,著名支持者之一包括伊隆.馬斯克。
也許自我行銷的最佳案例就是狗狗幣(Dogecoin),這是一種著名的「迷因代幣」,甚至是惡搞代幣。
狗狗幣和許多迷因幣一樣,都源自區塊鏈的開源精神。要打造區塊鏈網路很簡單,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複製既有程式碼,「分叉」出自己的區塊鏈與代幣。狗狗幣就是這樣來的,它是分叉的分叉的分叉。狗狗幣分叉自幸運幣(Luckycoin),幸運幣分叉自萊特幣(Litecoin),萊特幣分叉自比特幣。某種意義上,這就是區塊鏈的可組合性。
打造狗狗幣的人,原本只是要諷刺比特幣這類加密貨幣;但多年以來,狗狗幣的區塊鏈上儘管沒有實用的應用程式,市值卻一直相當穩定,維持在數十億美元的程度。市場上沒有幾個地方願意接受用狗狗幣付款,但它依然擁有一群熱情的粉絲。狗狗幣的Reddit論壇超過二十萬人訂閱,著名支持者之一包括伊隆.馬斯克。某些網友在參加狗狗幣聚會之後,甚至結婚了。
打造狗狗幣的人對這個結果非常不滿意,時不時就貶損加密貨幣,試圖阻止網友追捧他們催生出的發明。就算創辦人不斷批評,狗狗幣卻像《科學怪人》的故事一樣,脫離博士的掌控,獲得自己的生命,而且還比科學怪人更可愛。
狗狗幣毫不動搖的幣值證實,即使創始團隊甩頭走人,甚至反過來攻擊原始計畫,草根社群依然可以讓區塊鏈網路歷久不衰。也許對使用者來說,狗狗幣是個爛網路,但這個爛網路屬於他們。他們掌控這個網路,擁有這個網路。無論這個網路要不要發展下去,都由使用者決定。如果這個網路繼續發展,利益就會回到狗狗幣持有者手裡,這和企業網路的狀況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目前最能夠撇除各種變因,檢測代幣擁有多大力量的區塊鏈,就是狗狗幣。
不過請別誤會,我不是狗狗幣的粉絲,至少以它目前為止的狀況來說還不是。而且,我對大部分迷因幣都不感興趣。我認為它們幾乎都是金融投機的工具,甚至可能只是發起人用來吸金的龐氏騙局。不過,如果各位不同意,也不需要得到我或任何人的首肯,這正是區塊鏈「無須許可、人人可用」的魅力。
以惡搞起家的狗狗幣社群十多年來一直充滿活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迷因幣同樣長時間都沒有崩盤。三十年來,網友一直都在協助網際網路發展,卻幾乎沒有獲得回報。他們被企業網路拋棄,卻在狗狗幣以及各種代幣上找到出路,終於能夠拿回掌控權與經濟果實。這在在證明,所有權能夠帶來多麼強大又持續不墜的力量。
這樣的力量一旦加上有用的服務,前途就變得無可限量。Uniswap 就是一個例子,它用區塊鏈網路的社群來協助經營分散式代幣交易所。自2018年底推出以來,已有超過1兆美元的資產透過這個網路流動。它在2020年「空投」(airdrop)總量15%的代幣,給每一位使用過這個網路的人,邀請大約25萬名使用者參與治理網路,每人獲得的代幣市價當時已達數千美元。另外,它也預留另外45%的代幣,讓社群之後辦理獎助計畫。將這兩個數字相加,這個區塊鏈的代幣有60%掌握在社群手中。
過去的科技新創企業,從來沒有這麼大規模的邀請使用者共同擁有企業。Uniswap將大部分的經濟果實與治理權力同時交給社群。大多數企業網路在分享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給網路參與者時,總是非常的吝嗇,只有少數員工能夠受惠。無論是臉書、TikTok、推特,還是多數大型企業網路,都不會把股份分給那些幫忙建立、發展、維持網路的無數網路使用者。
在本書中,我提到企業網路模式衍生出的各種弊端。不過當然,企業網路也做了很多好事。正如第8章所言,亞馬遜、Airbnb 與 Google 等企業採取不斷壓低售價的商業模式,不但為消費者節省成本,同時更維持、甚至提高產品品質。人們總是會用腳投票,為這些提供比以往更好的產品與服務的企業,獻上自己的金錢、注意力與資料。
不過,我們應該期待網際網路提供更多好處。幫使用者省錢當然很好,但如果能夠把企業的經濟果實不只分給股東,同樣分給為企業奉獻的使用者,豈不是更好?大型科技企業的市值往往高達數兆美元,而使用者,尤其是早期使用者的貢獻,往往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他們在亞馬遜銷售產品,上傳影片到YouTube,在推特分享內容,貢獻族繁不及備載。他們和企業創辦人與投資人一樣,都早早下了賭注、投注心力。然而,大部分企業網路都把使用者視為二等公民,這待遇還算好,最糟的是,有些企業甚至把使用者當成商品,賣給他們真正的顧客,像是廣告商。
我們還是有一線希望。有些企業做出改變,在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縮寫為 IPO)時,為使用者保留一些股權。像是Airbnb、Lyft與Uber,都在首次公開發行時保留部分股票給房東與司機,鼓勵他們用先前發放的獎金來認購股票。這些做法的方向相當正確,是很好的開始,可惜和企業總體的所有權相比,釋出的百分比實在太低,只占很低的個位數比例。
相較之下,區塊鏈網路就大方很多。大部分的主流區塊鏈,都將50%以上的代幣,以空投、開發者獎勵、早期使用者獎勵等方式分配給社群。網路的所有權並非集中在一小部分內部人員手中,而是根據每個人對網路的貢獻程度,廣泛分配給使用者。
網路就應該這樣營運。如果企業網路能夠找到方法,仿效區塊鏈網路向來的做法,將重要的所有權交到社群手上,就能同時為世界與使用者帶來更好的結果。然而截至目前為止,企業網路都沒有這麼做,似乎也沒有意願這麼做。此外,即使企業網路確實找到某種方法來分享所有權,還是無法解決其他領域的問題,例如很難做出堅定可信的使用者承諾、抽成費用隨時可能提高、難以持續提供開放可組合的API。
區塊鏈網路將社群所有權刻印在程式碼的設計當中;這是它們的DNA。雖然狗狗幣等迷因幣看起來很可笑,卻證明使用者樂意擁抱各式各樣的代幣,無論這些代幣是愚蠢的、還是正經的,他們都想找到志同道合的社群,來填補企業網路留下的空白。最初的網際網路,就是希望建立一個眾人共有、眾人共治的分散系統。代幣重新點燃我們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