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Read Write Own》作者指出,區塊鏈完全顛覆既有世界的運作模式。區塊鏈藉由代幣翻轉了數位所有權的關係,如今網路的擁有者不再是網路服務提供商,而是使用者。
各位讀者可能覺得這一切聽起來都太過遙不可及,或是無關緊要。人們很喜歡開玩笑說,DAO只是一個「有銀行帳戶的聊天群組」,NFT只是美化過的JPEG圖檔,代幣和遊戲《地產大亨》(Monopoly)裡的錢沒兩樣。甚至「代幣」這個詞總會讓人想起電玩遊戲或遊樂場。但是,如果就此低估這類技術的重要性,那可是大錯特錯。
事實上,區塊鏈完全顛覆既有世界的運作模式。區塊鏈藉由代幣翻轉了數位所有權的關係,如今網路的擁有者不再是網路服務提供商,而是使用者。
這樣的狀況和大多數人原本的習慣相反。過去,人們習慣的模式是,網路上購買的所有東西都是別人提供的數位服務。下載資料也是如此;舉例來說,人們其實並不是真正擁有從Amazon Kindle 訂購的那本電子書,或是從蘋果iTunes商店購買的那部電影。企業可以隨時收回人們購買的商品,你卻不能轉售這些商品,也無法將它們從一項服務轉移到另一項服務。每一次註冊新服務,你都得從零開始。
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在線上唯一擁有的東西就是自己的網站,而且僅限於域名名稱屬於他們的網站。畢竟既然網域名稱是自己的,網站自然也是自己的,只要沒有違反法律,就沒有人可以把它奪走。同理,企業也擁有自己的公司網域。人們會覺得自己擁有全球資訊網上的這項數位資產並不奇怪,這是因為協定網路和區塊鏈網路一樣,都很尊重數位所有權。不過,企業網路則不然。
大多數人已經太習慣企業網路的規範,甚至沒有注意到它的特殊之處。在物理世界,假如每到一個新地方都必須重新開始,應該會把人惹毛。因為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無論到哪裡都是同一個人,當然可以把物品帶來帶去。所有權的概念深深根植於我們的生活之中,很難想像如果沒有了它,世界會是什麼樣子。試想一下,你在某個地方買衣服,結果只能在那個地方穿;或是你買的房子、車子無法轉售或轉讓給別人使用;或者,無論你去到哪裡,就得再次改名換姓,這也太荒唐了吧?但企業網路就是這樣。
物理世界最接近企業網路的例子大概就是主題樂園,它由一間企業完全控制所有的遊樂體驗。去主題遊樂園玩或許很有趣,但應該沒幾個人會想要一輩子困在裡面。一旦穿過那道旋轉柵門,你就要從此聽從那間企業的規定,毫無抵抗之力。在現實世界中主題樂園以外的地方,人人都有自由行動的權利。我們可以自由處置自己的所有物,可以開店做生意,轉賣商品,也可以把物品隨心所欲帶去任何地方。擁有事物與投資事物能讓人們感受到價值,並且心滿意足。
所有權也會改善整個社會。大多數人的財富來自於他們擁有的資產(例如房屋)價值上漲。一般來說,屋主比租屋者更願意投資、關心自己住的房子,相較之下也更關心自己居住的社區。當一個人的環境改善,連帶也會讓大家的環境改善。
很多新創構想實行起來需要所有權,很多突破要能發揮作用,所有權也是必要條件。要創辦Airbnb這種新興服務,就得讓人們能夠自由處置自己的房屋,比如租給別人。實體商品的製造過程通常都是這樣,一旦買進其他商品之後就可以自由組合、自由應用,不需要回頭請求製作者的許可,反正商品的所有權在你手上。許多門生意都是這樣,人們買下既有的東西,改造成另一種樣子之後出售,原創者可能從未想過,甚至未必喜歡。只要不違反專利法之類的法律,所有權就是一種基本自由,你在創新之前不需要徵詢任何許可。
我花費這麼大的篇幅在講所有權,各位或許可以看出它有多重要,然而,很多人都沒有想過所有權在網際網路世界中的重要性。各位應該好好思考,因為如果數位世界就像物理世界一樣,讓人們擁有所有權,那麼數位世界一定會比現在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