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交易遊戲》作者回憶,進入倫敦政經學院就讀時,一心想要取得好成績,希望畢業之後能獲得高薪金融工作的機會。原以為照著「努力學習,考試取得好成績,就會找到好工作」的計畫安排,殊不知就在作者升上大二的夏天,一夕風雲變色...。
我進入交易大廳的道路始於倫敦政經學院。倫敦政經學院並不是一所尋常大學。由於沒有綠樹成蔭的宏偉校園,大學建築物將自己偽裝成一群普通辦公室,偷偷藏身在倫敦西區的小巷裡。
即使學校環境相對不起眼,全球精英仍以驚人的熱情想盡辦法將他們的孩子塞進這裡。似乎沒有一個俄羅斯大老、巴基斯坦空軍指揮官或中國政治局委員,會拒絕將胸懷大志的兒子、女兒、侄子或侄女送到倫敦市中心這個不起眼的角落去研究幾年聯立方程式的機會。也許畢業後還會讓他們留在高盛或勤業眾信工作幾年,再飛回去接管祖國的一切。
我在2005年進入大學主修數學和經濟時,並不是倫敦政經學院的典型新生。我在三年前因出售價值三英鎊的大麻,被明星高中開除。在那之前,我曾試著創辦一個車庫饒舌樂團;我甚至特別訂製一件連帽衫,正面印著「饒舌歌手蓋瑞」,背面印著極有設計感的「慘白組員」幾個大字。
我第一天上課時穿著犀牛牌運動服,搭配藍白相間的連帽衫和慢跑褲。白色連帽衫正面印了一頭很大的深藍色犀牛。在去上學前,我對這所大學其實並不怎麼了解,不過有個高中同學告訴過我,倫敦政經學院的學位是通往高薪金融工作的單程票。對我來說,這個理由已經足夠。
我無法融入大家似乎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就像是俄羅斯大老不在伊斯蘭教徒開的炸雞店吃飯,新加坡人聽不懂我的口音。為了省錢,我依舊和父母住在大學東邊十英里的伊爾福德。我才剛交到人生第一個真正的女朋友。她同樣來自伊爾福德。我將大一的大部分時間花在和她一起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喝酒,以及在我媽媽下班回家時,陪她從我臥室的窗戶偷偷爬出去,越過鐵軌閒晃。只有在上課和聽講座時我才會出現在校園裡。
儘管如此,我還是下定決心要在倫敦政經學院取得好成績。我沒有任何可以攀附的家庭關係,對金融城也不了解。我個子不高,也不帥,既沒有合身的西裝,也沒有圓滑的社交技巧。我的履歷表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課外活動其實極為普通,不過是當了一陣子的車庫饒舌歌手,以及在貝克頓區的DFS品牌沙發店拍鬆了兩年的靠枕。然而,數學對我來說卻一直是易如反掌的科目,所以在我看來,進入倫敦金融城只有一條路,我必須打敗所有阿拉伯億萬富翁和中國企業家,以優異的成績拿到學位,然後向上帝祈禱高盛會注意到我。
我實現目標的計畫相當簡單:每次聽講座和上課都坐在第一排,確保我聽懂每位教授和老師所說的每句話。
策略奏效。我以極優異的成績拿到大一系排名的前幾名。如果要我老實講,我要說做到這點完全不難。當時我在放暑假前,仍覺得自己的計畫很有可能成功。
可是當我回到倫敦政經學院展開大二生活時,卻注意到情況發生明顯的變化。
第一,毫無前兆且看似無緣無故的,幾乎每個大二學生突然間全變成認真學習的新進銀行家。我並不是說所有人真的都在金絲雀碼頭或倫敦金融城的閃亮摩天大樓裡找到工作,但完全出乎意料的,至少出乎我的意料,每個人都開始表現得彷彿他們已經進入某家銀行。大家開始參加每週三、每週五由金融協會(Finance Society)舉辦的活動,以及每週一由投資協會(Investment Society)舉辦的社交聚會。他們在說話時開始使用幾乎全由三個字母組成的縮寫——ABS(資產抵押債券)、IBD(投資銀行部門)、CDS(信用違約交換)、CDO(擔保債務憑證)、M&A(合併與收購)——並高談「銷售交易部」和「證券化」。出於某種莫名其妙的原因,許多人開始穿全套西裝來上課。謠言四起,到處都有人在討論那些身材高大、胸肌發達、髮型精美、穿著得體、國籍不明且顯然很富有的學生,已經在高盛、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或雷曼兄弟拿到極佳的實習機會。甚至有傳言指出,其中一些人已經找到全職工作。
所有學生都開始申請實習。不只向一家、兩家公司申請,而是向十五至二十家投履歷,有的人甚至投更多。模擬面試題目開始在學生社團中流傳,據稱是某位主修統計或國際關係的神祕學長之前的真實經歷。人們普遍相信,面試候選人很可能被問到維吉尼亞州有多少人禿頭。據說曾有一名學生必須在五秒內回答出49乘以49是多少,每個學生當然都認真的將2401這個答案牢牢記在腦子裡。校園裡出乎意料的區域開始出現莫名其妙的自發性排隊長龍。通常你若詢問為什麼在排隊,人龍中大多數的學生都不確定。但是也許,最終會有人因此得到實習的機會,也許會有和銀行從業人員交流的機會。我還看過一群20名左右的學生拿著筆電,聚集在圖書館的電腦周圍,大喊各種數字和字母,他們在參加摩根史坦利舉辦的線上算數能力團體競賽。
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身邊同學在求學態度、行事方法和優先事項上的徹底轉變。許多人再也不參加講座,以便能將時間和精力更充分的投入拓展人際關係,尋找求職機會,以及學習金融世界的用語和專業名詞的縮寫。我開始明白迄今為止看似成功的策略,也就是單純的參加講座和課程,充分理解教材內容,這些是如此的貧乏和天真。
我滿心困惑,不得不向大一結識的少數好友之一求救。高大英俊的馬蒂茲是我在數學系的同學。他雖是斯洛維尼亞人,卻在英國長大。雖然馬蒂茲並沒有像其他許多學生那樣穿著「全套正式西裝」上學,但他的穿著風格卻明顯變得更為幹練時尚。他是金融協會成員。他說話時會用縮寫。他提出實習申請。他去過好幾個面試。他參加不少活動。
我問馬蒂茲,這個夏天究竟發生什麼事,使得全年級的學生產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蓋瑞,你這麼問是什麼意思?你不知道嗎?大二是實習年!」
現在讓我來解釋一下它的運作規則...(本文擷取自《交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