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大腦為何健忘?記憶專家帶你一探究竟!本書從科學角度揭開遺忘之謎,並提供實用技巧,助你強化記憶力,擺脫「金魚腦」困擾,提升學習效率。
文/吳育燐,天下文化編輯部副主編
談到記憶,我們可能會想起學習表現優秀、過目不忘的人,並打從內心羨慕他們;反觀自己,似乎只有金魚腦般的記性,遇到熟人想不起對方的姓名、話到嘴邊記不得想講什麼,或是一走出房門就忘掉剛才為什麼要起身。
但請別太擔心,頂尖記憶研究學者蘭迦納特指出,我們沒必要、也不可能記住每一件事,因為遺忘是人類的天性!他還提醒,記憶不僅形塑了我們,還會影響現在的決策,所以只要有意識的選擇記憶、主動管理記憶,就能對人生將有所助益。
蘭迦納特說,儘管我們天性善忘,依然可以利用大腦的機制來對抗健忘的宿命,例如在學習前和後進行測驗,都能幫助自己學得更快更好,或藉由記憶的可塑性進一步重新詮釋往事,讓自己有勇氣邁向新人生。
既然要利用大腦的機制,勢必得先認識大腦。蘭迦納特以選舉投票做為比喻,說明神經元如何形成連結,讓我們得以學習和記憶;他更透露,我們其實可以依靠注意力、動機等因素來「操弄選情」,強化正確的記憶,也可以採納記憶競賽常勝軍的技巧(例如意元集組和記憶宮殿),讓自己記得更清楚。
蘭迦納特尤其強調情緒帶給我們的影響,畢竟我們通常會記得情緒激動的時刻,甚至在回想的時候一併喚起生理上的感覺,進而影響當下的想法及決策。這種心理與生理的交互作用,使我們快樂時容易想起其他的趣事,悲傷時容易想起其他令人難過的事,反過來說,行動前覺察情緒可以讓我們取得主導權,不至於被情緒牽著走。
書中有許多引人共鳴的故事,例如蘭迦納特和朋友玩立式划槳(SUP),沿著溪水順流而下卻遇到一連串事故,整趟旅程可說是大失敗。一開始蘭迦納特覺得這段經歷慘不忍睹,完全不想提及,但在親友的鼓勵與支持下,他逐漸改變看法,說起這段經歷的語氣也開始轉變,當時遇到的困難轉化為挑戰,就此誕生史詩級的冒險故事——這不僅說明了記憶的可塑性,或許也能解釋為什麼男人聊當兵總是聊不完。
下次我們遇到困境時不妨想想作者的故事,再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事情會過去,不妨好好記住細節,以後才能跟朋友憶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