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丹.艾瑞利在《誤信》中以強迫症比喻人們陷入錯誤迷思的行為。他指出,陷入這些迷思的人,透過特定行為來尋求短暫的心理紓緩,但長期來看,這些行為反而讓情況愈加惡化。錯誤信念提供的短暫慰藉會讓人感覺自己掌握了「真相」,這種「真相」可能是一個簡單的解釋或找到一個代罪羔羊。然而,這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想像有一名年輕女性,就稱呼她為艾咪吧,她從小就因為體重過重而遭受霸凌。結果,她發展出一種心態,反而特別在乎自己的長相,從她長大成人、進入大學,到後來成為當地食品供應業專家,這種心態都沒有改變。經過時間演進,她心中負面的想法愈來愈頻繁、反覆的出現,最後變成一種過度的執著。她無法停止思考自己的外貌,尤其是要出門和人碰面的時候,更是擺脫不了這種想法。
她試圖面對這些縈繞不去的執念,於是發展出一系列的習慣,出門前一定要照鏡子、摸頭髮,還要洗手,才能確保自己準備好要出門了。這些行為無法緩解她對自己外表的憂慮,但的確給她一種掌控感,多少可以幫助她冷靜下來。再經過一段時間,這些行為變得更像例行公事、也更難以控制,最後她必須依賴這些動作才能開始做其他事。這就是強迫症一般概括的特質。
現在讓我們用強迫症的一般結構,也就是過度執著的想法與強迫性的行為,能讓他們覺得事情比較可以忍受,來思考這樣的敘述能夠提供哪些有幫助的譬喻,來解釋懷抱錯誤信念的人想要找到怎麼樣的慰藉。我的想法是,就像艾咪在洗手的行為上找到某種程度的安慰,落入錯誤信念的人也是專注尋找一個人,好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事歸咎給他,並且在過程中得到安慰。當他們感覺這些事件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就能得到某種掌控感,這種感覺還至少可以維持一陣子。
當然,強迫症並不是用來解釋錯誤信念的完美譬喻,因為洗手的動作和找到可以承擔世上壞事的代罪羔羊之間,確實有好幾項重要的差異。然而,即使是這樣的差異,還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理解,陷入錯誤信念的人想要透過尋找壞蛋的行為,來滿足內心深處的哪些需求,以及為什麼這樣的努力,注定會將他們帶入錯誤信念漏斗的深淵。
洗手的行為每天都一模一樣,但是在網路上尋找壞蛋,卻是每天都在改變、規模持續擴大的行為。每一次上網搜尋,就會看到更多影片、更多資訊、更多連結,以及更多發現,因而創造出愈來愈深的陷阱。
我們把艾咪和另外一位叫作湯姆的年輕人作比較。湯姆不擔心自己的體重,也沒有因此感受到壓力。但是,他對周遭世界發生的事相當在乎又擔憂,尤其關心氣候變遷的問題。他知道有人因為野火或颶風失去家園,這些故事讓他嚇壞了,但科學事實又讓他十分迷惘。他變得愈來愈執著,覺得自己迫切需要知道為什麼這些事情會一再發生。自然而然的,他開始上網搜尋。
在這裡有件事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洗手這類行為,對湯姆並沒有任何幫助。他是在尋找解釋,而且正因為他是在為非常糟糕的事情尋求解釋,「仁慈的上帝」這類說詞對他而言並不管用。
湯姆尋求的是一種有害的機制,也就是某股邪惡力量,這個理想的對象不僅可以解釋這些事為什麼會發生,還可以讓他怪罪。湯姆找到一支影片,解釋氣候變遷和燃燒石化燃料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政府進行的祕密地球工程實驗導致的結果。他感到非常震驚,卻也變得比較冷靜,因為他現在覺得自己對這項議題更加了解了。這個世界變得比較合理,這讓他感到安慰(就和艾咪第一次在出門前洗手而感到安慰的情況類似)。但是,這樣的冷靜並沒有緩解湯姆的壓力與擔憂(也和艾咪的例子一樣),很快的他就需要再來一劑相同的解藥(又和艾咪的情況一樣)。
於是,湯姆又回到網路上,但這次搜尋的結果有點不同,他得知一項高頻主動式極光研究計畫(High-frequency Active Auroral Research Program,簡稱為 HAARP)。這是一項真實存在的計畫。他在Google Earth上找到位於阿拉斯加的前軍事研究設施,並得知這項計畫能藉由震動大氣層中的金屬微粒,引發颶風、地震與洪水,而我們聽到有關氣候變遷的故事,只是用來掩飾這項計畫的致命影響力,因而設計出來的一場騙局。事情開始愈滾愈大!接著,他讀到飛機如何散布有害的化學物質與金屬微粒到大氣層中,好讓HAARP用無線電波「激發」這些物質,進而改變天氣。湯姆還找到一篇貼文的發布者說,他的弟弟正在空軍服役,可以證實他所讀到的資訊。
某一天他走路回家時,突然注意到頭頂有許多台噴射機飛越天空,留下一道道白煙。於是當天晚上,他又開始上網搜尋,並發現這些事情都是有跡可循:有一項陰謀打算將地球的資源破壞到某個程度,好讓各國政府可以在新的冷戰時代,運用天氣作為大規模破壞的武器,並且對自己的人民掌握更大的控制權。
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我們可以看見湯姆的應對機制是難以克制的上網搜尋資訊,這和艾咪不斷洗手的應對機制截然不同。上網搜尋資訊和洗手不同的地方在於,每一次上網的結果都不一樣;它會讓湯姆愈陷愈深,進入充滿邪惡陰謀與反派人物的複雜世界,編造出另一種現實。他陷得愈深,對每一件事的看法也就改變愈大。湯姆正朝著錯誤信念的漏斗深處前進。
強迫症和錯誤信念的另一項重大差別在於,強迫行為有可能使身體衰弱或傷害身體,但洗手是無傷大雅的活動,不會造成長期的傷害或改變一個人。然而,錯誤信念卻可能從思想的根本,將一個人變得負面、消極。尤其當錯誤信念都和卑鄙的壞人有關,而這些壞人總想要奪取世界,毀滅所有人,並且控制我們生活中每一個面向,落入這種錯誤信念的人就會愈來愈負面。
相關資訊(尤其是網路資訊)層出不窮的特性,以及這些資訊不可避免都導向包藏禍心的詭計的傾向,正是區分錯誤信念漏斗和強迫症的兩大重要特徵,同時,這兩項因素也會導致錯誤信念的漏斗對我們的心理造成極大傷害、難以逃脫。
很顯然,找出說詞、把錯怪罪在虛構的反派人物身上,並無法真正解決任何事情。這樣的做法對於解決氣候變遷、失業、困惑、恐懼、焦慮、社會忽視等問題毫無幫助。然而,這樣做卻可以提供短暫的慰藉,創造出一種感受,讓人認為自 己已經掌握相關資訊與事態發展,在短期之內這能讓人感覺良好。
當湯姆處於混亂與擔憂時,如果請他為自己整體的身心健康狀態評分,他可能會說:「總分10分,我打5分。」當他看完第一批網路影片後,可能會說:「6分。」有改善了喔!剛開始,當湯姆找到可以怪罪的大壞蛋時,心理上得到了安慰。感覺自己了解前因後果,更重要的是,他沒有錯,一切都是別人的錯,這是多大的安慰啊!然而,當他沉湎在最近發現的想法時,世界變黯淡了,身心比一開始更不健康,舉例來說,可能落到只有4分吧。所以他問自己:怎麼做可以讓我感覺好一點呢?他想起上次讓他覺得比較好受的事情是什麼。於是,他回到網路上,找到更多影片。他又暫時覺得比較舒服了。
但是長期而言,他會覺得愈來愈糟糕。當他深深陷入仇恨與執念無法自拔,原先能提供短暫慰藉的活動,將改變他的信念系統,慢慢讓他變得更加憂愁,甚至更加執迷於自己最初想要逃離的恐懼與焦慮(如圖表3所示)。這種短期紓緩、長期惡化的模式,正是讓錯誤信念的漏斗如此吸引人又足具破壞力的部分原因。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