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漫步原鄉
優惠價
85
$383
優惠價
75
$338

漫步原鄉

台灣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創辦人.商人林清富的故事

書籍介紹

自謙自己只是個高職畢業的平凡商人林清富,其實他是成功的企業家,更是個熱愛音樂、藝術、文化的一位收藏家。

他出生的那一年,也剛好是父親林迺翁創立「順益」的同一年。林清富跟著順益一起成長。

看著順益從早期小小零件商轉變為汽車經銷商,且面臨資金缺口、維修人員又不足等困境,父親在期間的努力與誠信,在車界被受肯定,讓他深受影響,也讓林清富在做事時,總不違背「不可做無德商人」的家訓。

他至日本大阪近畿三菱自動車販賣會社實習兩年,學習汽車經銷商導入現代化的經銷與管理體系,讓他奠定汽車經銷的基礎,回台後讓順益在穩定中改革,接班後,更帶領順益成為台灣五十大企業。

他堅持不可忘本的心,除了落實在企業經營上,也讓他極力贊助台灣原住民文化及台灣本土美術保護與傳承。之後更積極收集原住民文化和歷史資料,且創辦台灣第一家私人博物館──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四十年來,他收藏了三百多幅本土美術創作、超過兩千四百件的原住民文物。

林清富認為,自己的收藏是要為台灣後代留下最美好與最珍貴的文化,因此除了家人肖像的畫作,他一件不留的把自己珍藏的藝術品捐給基金會,為社會增加高品質的公共文化財。

林清富用平實的角度,來撰寫自己從小到大的故事,對他人總是感念,對自己多是幽默的自嘲,其實從這些點點滴滴的故事中,可看到他不平凡的人生。

 分享勝過擁有 高希均
 不可忘本的信念 林清富
前言 全球汽車產業的興衰

1 快樂的少年時光
第1章.備受寵愛的童年
第2章.多姿多采的中學生活

2 奠基的日本進修
第3章.取得三菱台灣代理權
第4章.離家別子赴日車拚
第5章.每天,從洗車開始
第6章.學得汽車行銷帝王學

3 從改革到接班
第7章.五年改造計畫
第8章.從最難也最大的部門下手
第9章.雙重禁令下的逆襲

4 深耕公益與文化
第10章.開拓眼界的扶輪歲月
第11章.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第12章.情牽本土畫作

5 台灣之光
第13章.沉浸在地的真善美
第14章.珍藏無價的文化資產
第15章.顛簸的籌建之路
第16章.第一家合法立案的私人博物館
第17章.走入部落,也走向全球

結語 甜蜜的回憶與傳承

分享勝過擁有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高希均

早在二○○七年一月,《遠見》雜誌就報導過林清富董事長。林董事長經營順益關係企業集團之餘,創辦了全台灣第一家原住民博物館,很慷慨無私的讓全民分享他的精心收藏。

一九九五年,在邁向二十一世紀之前,我曾經為文提倡「欣賞勝過擁有」、「共有勝過私有」。

兩百年前經濟學鼻祖史密斯就認為:在追求利潤的誘因下,生產者會在市場機制下生產價廉物美的商品,來滿足消費者的欲望。宛如冥冥之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揮舞魔杖,調節供需。

但是,人類如果一直讓看不見的手來誘發利潤,不加節制的生產與消費,那麼人類無盡的欲望如何能靠有限的資源來滿足?

因此我當時特別呼籲:一隻看不見的手,可以誘發利潤、累積財富、帶動經濟發展;但它必須要配合一個「與人共享的心」,節制消費、追求永續生存。所得低時,發揮一隻手的活力;所得高時,要有一個與人共享的心來約束。

林董事長領導順益關係企業集團,非常成功。他帶回日本汽車服務管理的最新觀念,引領公司不斷升級。生產面來講,林董事長對台灣的經濟成長貢獻卓著。

難能可貴的是,林董事長同時擁有與人共享的心。

林董事長自小喜愛音樂、藝術,在當時商界友人以蒐集古董為樂時,他卻有不同的思量,認為若要收藏,就要找自己看得懂而且對台灣有幫助的文物。四十年來,他收藏了三百多幅本土美術創作、超過二千四百多件的原住民文物。

一九九四年,他成立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分享原住民寶貴的歷史與文化,並且贊助台大、美國柏克來大學、英國牛津大學進行台灣原住民研究,將個人的「擁有」,提升為眾人的「共享」。

成立私人博物館非常困難,除了所有經費必須完全仰賴自己籌措之外,在《博物館法》通過的二十年前,還有層層政府法規的阻礙。不過,林董事長沒有放棄,為社會提供了高品質的公共財,如今大眾才有機會「欣賞」,而不必窮盡一生去「擁有」。

林董事長認為,自己的收藏是要為台灣後代留下最美好與最珍貴的文化,因此,一九九七年,他把其他珍藏的藝術品,除了家人肖像畫作外,也一件不留的捐給基金會,再次為社會增加高品質的公共文化財。

我在最近的著作《開放台灣》一書中提出,自己的財富與愛心不應當只屬於子女,更應當慷慨與社會分享,而年長者應該以身作則。

林清富董事長的理念與精神,已經為企業家年長者提供了最佳示範。

摘自《漫步原鄉》序


不可忘本的信念

林清富

會寫回憶錄,緣自一九九四年,創辦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當時,因規模不大經費有限,無法發揮全方位功能,決定在有限資源下,做最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將主力放在資料蒐集和文獻出版,將來子孫才能知道,台灣原來有這段原住民的歷史。

在強大漢人文化主導下,台灣原住民已逐漸被同化,其文化消失速度之快,我們都親眼見聞,尤其原住民沒有文字,難以記錄以前的歷史。

即使滿清皇室使用滿文多年,今天能讀寫滿文的人大概也寥寥無幾,可見漢人同化力量之大,連皇帝都無法延續他本身的語言和文字。

因此,更加堅定我以蒐集原住民文化和歷史做為本館首要工作的志向,積極與國內外各知名大學及研究機構合作,將十七世紀(一六二四年)荷蘭商人據台迄今,散落海內外的有關資料盡量蒐集起來,流傳後世。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吃果子拜樹頭方才不忘本。

四年前,為籌辦本館成立二十週年活動時,我就想,既然都在蒐集原住民的資料,那是否應該把唯一支持博物館營運經費的順益企業和自己的成長歷程,也記錄下來?

由於本人只是一個高職畢業的平凡商人,深怕文采不足寫出來會出醜,但憶及順益從早期小小零件商轉變為汽車經銷商,過程真是汗淚交加,在不斷受挫中慢慢成長才有今天。

今年恰逢公司成立第七十年,其間甘苦與人事更迭,現在只有我一人能夠書寫出來。縱使記錄下來,有所了解的順益員工可能屈指可數或僅知片段,為能讓員工知道順益早期的困境與奮鬥的過程,因此才厚顏的寫出這本回憶錄。

本來只想寫個人的小故事以及順益的成長史,但我既然出身汽車業界,就不能無視汽車界的發展史和殘酷的競爭,其變化之大真是外人無法想像。

而且我人生最大的改變就是在一九七一年,家父送我到日本大阪近畿三菱自動車販賣會社,學習汽車銷售所有相關的服務、工廠及零件、倉庫設計和管理等等,奠定了我在本業的基礎。

而後我極力贊助台灣原住民文化及台灣本土美術,為的都是不可忘本。

尤其家父素以誠信為人,每每教誨我不可做「惡德商人」,以及近畿三菱的高橋社長予我「勿忘初心」的勉勵,使我這一生,總是無法忘記這些人生的重大信念。

由於我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又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才疏學淺,僅能憑記憶向大家報告,在我所能回憶的範圍內盡力而為,如有錯誤也在所難免。敬請諸位先進或親友見諒,並且隨時加以指導和更正,讓這本書能夠使我的人生充滿喜悅和感激。

摘自《漫步原鄉》序

林清富 作者

台北私立開南商工高商畢業。
順益貿易公司前董事長,林迺翁文教基金會、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創辦人。


2016/01/29

BGB421

天下文化

平裝

17x23cm

彩色

9789863209171

288

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