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漫步原鄉》讓順益關係企業創辦人 林清富的故事更廣為人知,看見一位企業家堅持誠信、售後服務、不忘初心的風範。
從汽車零件店起家、一九四七年在台北延平南路五號創立的「順益行」,歷經七十寒暑,而今已從原本日式木造平房店面的格局,發展為台灣知名商用車與大客車代理商及製造商——「順益關係企業」,旗下共有十幾個公司及分布全台各地的服務廠,員工約三千多人。
順益關係企業創辦人林逎翁白手創業,跨越日據與國民政府時代苦心經營,扎根台灣、聯結世界,寫下台灣汽車發展業上的一則傳奇。林逎翁的獨子林清富,在創業當年出生,從小就以接班人的模式被栽培訓練。林清富果然不負父望,自一九八三年三月起接手公司的營運後,即以初生之犢的魄力,實行企業改造計畫,順應法令和潮流重擬經營策略,數年內即帶領「順益」衝上全國百大企業之列,到二○○三年,更躋身台灣前五十大企業。
時值順益集團成立七十周年,已然「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林清富,回首漫漫從業路,心有所感地說:「我的成長歷程,和順益企業息息相關,也和台灣汽車業息息相關。全球汽車產業的興衰,更是我一生關懷之所繫。」
書寫回憶錄 回顧奮鬥史
二○一二年初,林清富開始提筆回顧順益企業發展史,以及他個人的成長史,原本是想趁著記憶所及,追溯自己求學、經營事業的往事,書寫下來與同仁、親友分享,希望做為公司七十周年的獻禮,讓年輕一輩的員工們,能了解公司早期的困境和奮鬥過程。不過真正促使他翻箱倒櫃,找出過去老照片、舊檔案開始爬梳記憶的動力,是來自他內心對人文價值的一貫追求。
林清富說:「我會寫回憶錄,主要來自『不可忘本』的信念。我創辦『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過程將主力放在原住民的資料蒐集和文獻出版,就是要讓後代子孫能了解,台灣原來有這段原住民歷史。而既然都在蒐集原住民的資料,那一直以來支持博物館營運的順益企業和自己的成長歷史,是不是也該記錄下來?」
於是,以《漫步原鄉──台灣第一家私人博物館.商人林清富的故事》為名的回憶錄,終於誕生出來。全書前半敘述他的少年時光及赴日進修回來後,從改革到接班的大事紀;後半則詳記他深耕公益與文化,在音樂及本土畫作的涉獵;以及發心創建台灣第一家合法私人博物館的顛簸歷程。
摘自《人間福報》〈人間學堂〉企業家林清富 永保服務初心 文化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