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韓第《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中的第八封信〈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他深入探討了人生如同賽道般的挑戰。我們往往被迫進入競爭,但最終的目標應該是與自己較量,追求進步而非勝負。馬拉松象徵著耐力與持久,不必擊敗他人,重要的是每次都比自己更好。
許多名人喜歡用跑馬拉松來引喻人生,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便說過:「不管人生或事業,都是像跑馬拉松,成功往往是長久的努力,不是一、兩年就能做到。」要奮力前進才有收穫。
無獨有偶的,由天下文化推出的韓第新書《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英國管理大師韓第寫給你的21封信》,其中第八封信〈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便指出,人生宛如一條賽道,而人生的賽道,往往不是出於自願,而是由他人挑選,「賽馬式」的競賽,是不斷與人比較,但唯有名列前茅者才會受重視,其他競賽者都是輸家。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國家經濟完全奠基於賽馬式競爭,就是大家競相爭奪顧客和資源。過程中,輸家陸續垮台,少數勝出者享有戰利品,直到自己也被淘汰出局。
韓第年輕時認為,參與競爭很好玩,不僅可以考驗自己,又能和別人一爭高下。只是,後來發覺,輸太多次,可能會深陷沮喪;太容易贏,比賽又會沉悶無趣。這時我們就該退出和同儕的競爭,轉而和自己競爭,放棄賽馬式競逐,跑一場屬於自己人生的馬拉松。
對上萬名參與馬拉松的跑者而言,馬拉松的價值不在分出勝負,而只是一場震撼人心的盛會,跑者只需要和自己比賽,不用去盤算如何擊敗別人,只要告訴自己,有比上一次進步即可,考驗的是耐力。
更重要的是,馬拉松即使跑不好,還有下一次的競賽可以再重來。人生漫長正如馬拉松,唯有自己才會不斷考驗自己。但只要努力跑到終點,每個人都是最後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