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韓第的最後遺作《九十自述》中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你的墓碑會刻上什麼文字?」韓第強調,與其追求聰明與成就,不如用心培養誠實、可靠、善良等真正會被人記住的品格。他鼓勵讀者反思生命價值,趁還有時間,活出值得紀念的一生。
我曾經參加一場新書簽名會。作者是位知名記者,但是我跟他不熟。他看我走近,隨即把筆放下,對我(及周遭的人)說:「啊,查爾斯,我見過最聰明的人。」
「謝謝,」我說。「你可以把這句話寫在書上嗎?」
「當然可以,」他答道。
「嗯,」我想,「這真是很棒的讚美。」但是我們走到隔壁的房間享用茶點和餅乾時,一位女士對我的老婆麗茲說:「麗茲,你是我見過最好的人了。你怎麼能這麼好?」
我突然忍不住有點嫉妒。
後來,我們上車之後,我說:「我想跟你交換,聰明給你,讓我當最好的人吧。」
「嗯,」她答道,「你最好從現在開始好好努力,因為你還差得遠呢。」
我想這就是婚姻的砥礪。
但我後來想到:「我希望別人怎麼形容我在人生各方面的表現呢?」
例如,身為祖父,我知道我的孫子女會希望我是個親切又有趣的人。但「親切、有趣」在我經營的組織裡可行不通。作為管理者和領導人,我希望別人眼中的我誠實、公平、可靠…… 是的,當然,還有聰明。
但為人丈夫,嗯,我承認我的外表不吸引人,所以我會努力彌補,希望自己是個有趣的人,而且我要再次強調,我希望自己是個可靠又值得信賴的人。
我的朋友多半也認為我是這樣的人:有趣、可靠、值得信賴。而對陌生人來說,我則是個友好、熱情的人。
我回顧自己一生所有的角色,發現有兩點特別突出:第一,我需要努力變得更和善或友好;第二,別人希望我可靠、值得信賴。我有多聰明並不重要。如果他們不能依靠我、信任我,對他們而言,我的聰明才智根本毫無價值。
因此,這個自我學習的練習很有用。大多數人都應該試試看。你希望人們用什麼形容詞來形容你? 你的墓碑會刻上什麼字? 聰明、誠實、可靠、善良 ?
隨著我逐漸走向人生盡頭,我常沉溺於分析自己,發現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問題是:我該怎麼補救? 好吧,有一、兩個方面也許還能「急救」一下,但其他方面恐怕為時已晚。回想起來,我覺得我在某些方面蹉跎了一些歲月。
然而,我希望我的孩子和孫子女能從我身上學到一些東西。善良、可靠、誠實和公平,這些經常被忽略的美德才是人們最終會記住你的原因,而不是你贏得哪些獎項、賺到多少錢,或是得過什麼榮譽。
何不試試看這個練習? 趁你還活著,還有時間彌補你那些小小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