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讀韓第《九十自述》,從〈擁抱殘缺〉一章得到深刻啟發,想到自己收藏的一塊匾額,因形狀不規則而曾覺不完美,如今卻明白,它正象徵生命的真諦——裂痕並不是缺陷,而是讓我們更完整、更堅強的印記。
匾額與人生的缺角之圓 —— 讀韓第《九十自述》的省思
文/徐榮源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
人生往往如此,我們對「完美」充滿嚮往,卻常被不完美所困擾。當裂痕出現時,我們本能想要遮掩,卻忽略了裂痕或許正是生命的印記。
我在閱讀管理大師韓第《九十自述》時,心中忽然被點亮。書中〈擁抱殘缺〉一章,談到日本的「金繼」藝術:破裂的陶瓷,不是將裂痕隱藏,而是以金粉修補。這些裂縫反而化作金線,讓器物比從前更獨特、更動人。韓第提醒我們:皺紋、傷痕與挫折,都是生命歷程的一部分;若能修補與轉化,便能更堅強、更有魅力。
我想起自己收藏的一塊檜木匾額。當初成品完成時,形狀奇特,與我心中「方方正正」的期待大相逕庭,初見時心裡難免失望。於是我請教畫家葉繁榮老師,他說:「若場地足夠,建議不要修。它像一個『人』字,象徵家由眾人組成,各自珍貴;又似一座『山』字,寓意山養一方人。」這番話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眼中的瑕疵,正是作品的靈魂。

證嚴法師的靜思語說得好:「缺了一角的杯子,換個角度看,它還是圓的。」
這提醒我,人生不必執著於缺陷,只要學會轉念,它依舊可以圓滿。
莎士比亞曾言:
「人生如夢,轉瞬即逝。我們的存在雖短暫,但因夢想而充滿意義。」
海明威則提醒:
「世界會擊垮每一個人,而後,許多人在破碎之處反而更堅強。」
兩句話,一前一後,正好呼應「金繼」的哲學。夢想與破碎,都是人生的必經。裂痕,並非終點,而是力量與智慧的起點。
如今,每當我再看那塊檜木匾額,心中不再糾結,而是生出一份平靜。因為真正的圓滿,不是沒有裂縫,而是能夠擁抱裂縫;不是避免錯誤,而是懂得將錯誤化為祝福。那些看似不完美的地方,或許正是生命贈予我們最獨特的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