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透過指導手冊,就能有效培育人才。
運用指導手冊培育人才
我在西友擔任人事部課長時,主管曾說:「財會部門的員工要能夠獨當一面,必須花上十五年的時間。」
他的意思是:「財會工作大致可分為商品會計與財務等四大類,要全部都經歷過一遍,必須花上十五年的時間。」
假如真是如此,財會部門的員工直到退休為止,就都只能做財會的工作了。花上十五年學會所有財會工作後,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中階員工。這時候,就算把這些人調到業務部門或商品開發部門,大概也是一竅不通吧。
這樣的話,不僅人才難以流動,組織也會跟著僵化。
用三倍的速度學會工作
一樣工作必須花十五年的時間才能學會,是因為主管都用口頭的方式來指導部屬,形成封閉的「口頭傳授世界」。
所以,我決定要打破這樣的限制,把這些口頭傳授的內容,用文字記錄下來。希望新進員工可以在某個程度上,學會過去原本要花上十五年才學得會的工作。
建立這個制度後,財會工作的負責人員,只要兩年的時間,就能學會處理各類的工作;只要五年的時間,就可以獨當一面。
透過指導手冊,就能有效培育人才。
數位編輯整理:楊逸竹,邱千瑜
Photo:tpsdave,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