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英國健康訪員肯定的建議父母,兩歲半開始可以不要讓孩子睡午覺……
飯糰兩歲半左右,英國健康訪員問我有沒有讓孩子睡午覺。
「寶寶應該要睡午覺」,對我來說是不需要懷疑的課題,健康訪員卻肯定的建議我,兩歲半開始可以不要讓孩子睡午覺,因為這樣孩子晚上才會早點上床,父母也才有自己的時間。
我觀察周遭的英國父母家庭,孩子大都七點半準備進房間唸晚安故事,八點熄燈,即便是下午已經午睡的小小孩也一樣,不需上演父母陪睡的戲碼。飯糰在學校上課的六小時內也沒有睡覺時段,漸漸的他也就不睡午覺了,之後每天晚上大約八點半、九點就可以上床睡覺。對我來說,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在英國家庭,多數孩子從出生就自己睡一個房間,父母的堅持養成孩子日後的規律生活,因為英國父母多數非常重視保有自己的時間,晚上家長出門辦事時,會請保母到家裡幫忙看顧已經上床睡覺的孩子。那保母的工作是什麼?保母可以在雇主家看電視或是做自己的事情,但前提是一定要時時提高警覺,確保孩子的安全。有趣的是,我周遭只要是亞洲媽媽的家庭,很多小孩出生後還是跟媽媽一起睡,也因此很難養成好的睡眠習慣,我們這些亞洲媽媽總是羨慕且佩服英國父母的堅持。
回到台灣後,台灣公立幼稚園一定會有睡覺時段,約六十到一百分鐘。剛開始老師對於飯糰不愛睡覺有點困擾,於是跟我們反應。我建議老師若孩子真的不想睡,是否在不干擾到其他小朋友的前提下,讓他去圖書室或是角落看書。但畢竟是群體生活,老師希望可以盡量配合,也因此飯糰自己把午睡時間轉變成「戲劇課」開始練習假睡,回家還會不時跟我說:「媽媽,我今天中午假睡喔,而且老師都以為我睡著了!」身為媽媽聽到只能苦笑,也跟他耳提面命不可以影響到同學。我心想,有時候裝一裝應該就真的睡著了吧!
隔一陣子,學校發了一張睡午覺好處多多的文章,內容是某某科學家研究睡午覺有助於孩子的發展。我能理解學校是群體生活,如果孩子可以適應,當父母的一定會盡量要求他配合群體作息。但我同時也回應老師,睡午覺好與不好,很難有百分之百的定論,否則英國政府也不會建議國家幼苗不要睡覺,況且有些科學研究也只建議幼童小睡三十至四十分鐘。
一陣子後,老師分享了另一篇相對比較客觀談論睡眠的文章,內容除了闡述睡眠對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也寫道五歲前有些孩子不睡午覺,精神依舊很好,不一定要勉強。我心想,老師可能是為了飯糰,重新思考睡午覺時間的管理方式。為了團體紀律,老師表示有休息比沒休息好,只要孩子躺著不吵人,老師可以接受,之後也會放較長的故事錄音帶陪伴只是躺著的孩子。所以飯糰仍舊每天躺在那邊裝睡,有時候也就睡著了。因此到底要不要睡午覺、睡多久,除了兒童生理因素與孩子個別狀況外,原來社會型態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呢!
法國幼稚園自由的午覺時光
在法國,三歲以前的幼兒都有睡午覺的習慣。三歲以後,小班跟中班孩子也有午覺時間。
琦琦的幼稚園裡有一間體育室,還有一間地上排滿小床的午覺室。對小班孩子來說,吃過午飯後睡午覺是一件大事。有些中午回家吃飯的小孩,父母或保母還會在下午一點半前把小孩送回學校睡午覺。這時,在午覺室門口會看到許多正在醞釀睡覺情緒的孩子,脫鞋子的、上廁所的、手上抱著心愛填充玩具的,或是咬著奶嘴的,陸續進入房裡睡覺。睡多久?沒有規定。愛睡多久就睡多久。提早起床的小朋友,在助教的引導下,養成習慣後會自己走回教室做一些靜態活動,例如有時老師會利用這段孩子陸續清醒的時間,讓小朋友到圖書室看看書或借書。偶爾也有孩子一覺睡到下午四點,醒來後到戶外玩玩就差不多準備下課了。中班孩子也會到體育室午休,老師不會要求所有人都得睡覺。大班孩子就沒有睡午覺了。
身邊的法國友人也很重視孩子夜晚睡覺後的私人時間。學齡前小孩晚上多半在八、九點左右就寢,嬰幼兒甚至更早。對他們來說,讓孩子學會自己入睡是很重要的課題,所以從寶寶階段就會開始練習。這種把小孩作息跟大人作息分開的做法,我們在多次朋友聚會時屢見不鮮。例如我們到朋友老家作客,傍晚孩子們梳洗後,主人會先準備孩子們的晚餐。六、七點小朋友吃過後,個個換上睡衣準備就寢,等到八、九點,孩子們都睡了,才端出大人的晚餐。在沒有小娃兒叨擾的情況下,大家可以不疾不徐的享受一頓飯,高聲暢談不怕中斷。
看朋友處理孩子睡覺這件事,感覺真輕鬆,於是我們也讓琦琦從六個月大起,在自己的房間睡覺。一直到現在,琦琦每天晚上大致都能保持八、九點就寢的習慣。九點過後,就是我們的自由時間。
跟孩子一起睡或是早早訓練孩子在自己的房間睡覺,背後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各自的教育理念在支持。在歐美,也有少數父母嚮往亞洲人跟孩子一起睡,而特意維持這樣的習慣。大家各有想法與理念,進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與孩子共處。無論如何,孩子有沒有睡夠,有沒有健康的睡眠品質與習慣,才是我們最關心的。
數位編輯整理:陳孟君,陳子揚
Photo: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