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吳淡如《不生氣的技術》憤怒帶你上天堂,也帶你下地獄:你的選擇就是你的命運
人都會生氣──我一定會一直強調這句話。但是,如果你一直在生氣,那必然是因為你不會解決問題。
生氣當然有正面的效果,像孟子說的「文王一怒安天下」,因為看不過去了,生氣了,所以替天下蒼生請命,決定要推翻暴政。
國父十一次革命,也是「一怒安天下」,他也有許多看不過去的地方,所以決心起義推翻滿清政府。如果他的怒氣不夠強,強到讓他起身行動的話,也只不過像
是現在許多坐在咖啡廳裡、榕樹下,或一邊看電視一邊罵政府的傢伙而已。
然而,生氣大部份的效果是負面的,我們常因為生氣,做很多衝動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殺手是一時之怒。
每天打開報紙,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兇殺案,都跟一時之怒有關。類似事件之頻繁真是慘不忍睹:一個當老師的母親,因為跟先生吵架想不開,趁先生不在家時溺死兩個幼兒後自殺;一個年輕媽媽,因為和婆婆及自己的媽媽都處不來,帶著幼女尋短,留下遺書指責「因為你們都不支持我」。
以上舉的都是女性的例子,男人因一時之怒闖下大禍者更多。只是女人偏向自虐或對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下手,力道十足的男人則以暴力帶來自己也無法承受的結果。
她們在決定做出最絕的事情時,心裡在想什麼?
當然,那時她們心裡應該都是充滿怒氣的,心裡想的多半是「哼!你想不到我會做出這種事吧!我要讓你後悔。」
有時,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很冤枉的新聞事件:一個男人嫌鄰居太吵,下樓說了兩句,結果給喝醉酒的鄰居打死了;一群青少年夜遊,其中一名覺得有人瞪了他一眼,心裡很不爽快,於是夥同一群精力無處發洩的同伴去尋仇。打死了人,被抓到警察局後,一群人才茫然的互看,彷彿在問:「啊!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
生氣,常有讓我們忽然「變身」為狼人或復仇女王蜂的效果。
請回過頭想想,如果你的怒氣總是造成「負面效果」,那麼,必然是因為你不會解決問題,你沒有善用憤怒的正面力量,老是被憤怒牽著鼻子走。
生氣的負面力量包括:報復、抱怨、沮喪、自暴自棄、遷怒。而正面力量有:自我檢討、尋求解決之道、奮發圖強。
試著看這個問題。如果你,一個男生,一直對一個女生很好,而那個女生也一直接受你的好意,還對你任意呼來喚去,讓你理所當然的認為她對你有意思。
然而,某一天你卻看到她和另外一個男生在一起,你問她,她竟然大方的介紹,那是她男朋友。她男朋友唸的學校比你好,人也比你帥,她從來只把你當成普通朋友。我想,你一定會有失戀的感覺,你一定會生氣。
以上是一位優秀青年倒楣的戀愛故事。這件事,他當然很生氣。負面的作法,就是去討公道,去散播那個女人水性楊花的耳語。這樣的做法,只證明她不選你是對的,因為你真的很卑鄙。
我聽到的結局是,這男生選擇了化悲憤為力量。雖然他家裡困苦、唸的學校也不太好,但他發誓,哼!有一天我要讓妳看到,我真的比妳的選擇強。他從不怎麼樣的高職,唸到了最高學府的博士。
有些人,感覺自己被侮辱了,就去報復、去殺人放火洩恨。少數人,利用悲憤的力量,讓自己變成與原先不一樣的人。
憤怒可以是一座梯子,讓你上天堂,也讓你下地獄。上天堂較難走,要一步一步踩著刀梯往上爬;下地獄是電梯,你高興下到地下幾層,一按鍵就可以。
你選哪一個?
你的選擇就是你的命運。
摘自《不生氣的技術》
數位編輯整理:丁希如,陳子揚
Photo:SAM Cheong,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