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所謂的信任,是指無論眼前的孩子處於什麼狀態,都要一直相信他。
因為考了一百分,所以是好孩子;因為幫忙做家事,所以是乖孩子──像這樣,因為聽父母的話,因為很努力所以才受到肯定,基本上來說,就是不信任孩子。
這是以眼見為憑的結果為根據來表示對孩子的信任。換句話說,「因為你○○,所以我相信你」,就代表了「如果你沒有○○,我就不相信你」,實在稱不上是真正的「信任」。
所謂的信任,是指無論眼前的孩子處於什麼狀態,都要一直相信他。
我過去當老師的時候,就知道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有些孩子明明答應老師不再打
架,卻仍一犯再犯。這時,我心裡也常常在想,「我明明告訴過你的!」「為什麼又明知故犯?」「要我說幾次你才懂?」但我還是相信孩子只是不知道恰當的做法,只要學會正確的應對,一定就沒問題!而且他們一定慢慢能夠學會!
堅持關注他們已經做到的事,並持續給予鼓勵,而不是以「因為做了○○,所以是糟糕的孩子」等想法去否定他們的人格,久而久之日積月累下來,孩子們終會得到成長!
此外,因為覺得孩子不會○○很可憐,所以總是伸手幫忙,只會讓孩子們不知不覺中學到,只要裝出有困難的樣子,就算默不作聲,別人也會寬容自己,甚至可能變成一個藉此尋求關注的人。
愈是看起來讓人不放心的孩子,愈應該相信他就算現在做不到,總有一天會做得到。並用這樣的態度與他相處,這一點非常重要。
就算無憑無據也無所謂,妳一定要先相信這孩子一定做得到,相信他擁有堅持到底的能力,然後,再給予他勇氣。
總是忍不住就要插嘴或出手,代表的就是不信任孩子的能力。
孩子原本就擁有自我教育力,也就是讓自己成長的本能。
相信看不到的東西,或許很困難,但這才是真的「相信孩子」。透過這樣的方式,孩子的身上就能萌生出勇氣,並激發出孩子原有的能力。
或許有人會說:「無論什麼情況都相信孩子?這根本就做不到啊!沒辦法!」我身為一個母親,也非常瞭解這種心情,然而會這麼說的人,通常也不怎麼相信自己。
對自己沒信心,找不到自己的優點;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人,因此無法相信自己(我以前也是這樣),這種人自然也無法相信他人。
現在做不到沒關係,慢慢的,先試著給自己勇氣,關注正向的事物。育兒就是育己,透過孩子,其實看到的是自己。首先,試著跟自己說些鼓勵的話吧!做父母的,能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就好。
摘自《勇氣教養法》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