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所謂的信任,是指無論眼前的孩子處於什麼狀態,都要一直相信他。

因為考了一百分,所以是好孩子;因為幫忙做家事,所以是乖孩子──像這樣,因為聽父母的話,因為很努力所以才受到肯定,基本上來說,就是不信任孩子。
這是以眼見為憑的結果為根據來表示對孩子的信任。換句話說,「因為你○○,所以我相信你」,就代表了「如果你沒有○○,我就不相信你」,實在稱不上是真正的「信任」。
所謂的信任,是指無論眼前的孩子處於什麼狀態,都要一直相信他。
我過去當老師的時候,就知道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有些孩子明明答應老師不再打
架,卻仍一犯再犯。這時,我心裡也常常在想,「我明明告訴過你的!」「為什麼又明知故犯?」「要我說幾次你才懂?」但我還是相信孩子只是不知道恰當的做法,只要學會正確的應對,一定就沒問題!而且他們一定慢慢能夠學會!
堅持關注他們已經做到的事,並持續給予鼓勵,而不是以「因為做了○○,所以是糟糕的孩子」等想法去否定他們的人格,久而久之日積月累下來,孩子們終會得到成長!
此外,因為覺得孩子不會○○很可憐,所以總是伸手幫忙,只會讓孩子們不知不覺中學到,只要裝出有困難的樣子,就算默不作聲,別人也會寬容自己,甚至可能變成一個藉此尋求關注的人。
愈是看起來讓人不放心的孩子,愈應該相信他就算現在做不到,總有一天會做得到。並用這樣的態度與他相處,這一點非常重要。
就算無憑無據也無所謂,妳一定要先相信這孩子一定做得到,相信他擁有堅持到底的能力,然後,再給予他勇氣。
總是忍不住就要插嘴或出手,代表的就是不信任孩子的能力。
孩子原本就擁有自我教育力,也就是讓自己成長的本能。
相信看不到的東西,或許很困難,但這才是真的「相信孩子」。透過這樣的方式,孩子的身上就能萌生出勇氣,並激發出孩子原有的能力。
或許有人會說:「無論什麼情況都相信孩子?這根本就做不到啊!沒辦法!」我身為一個母親,也非常瞭解這種心情,然而會這麼說的人,通常也不怎麼相信自己。
對自己沒信心,找不到自己的優點;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人,因此無法相信自己(我以前也是這樣),這種人自然也無法相信他人。
現在做不到沒關係,慢慢的,先試著給自己勇氣,關注正向的事物。育兒就是育己,透過孩子,其實看到的是自己。首先,試著跟自己說些鼓勵的話吧!做父母的,能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就好。
摘自《勇氣教養法》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