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當我持續推動給與孩子的家事教育時,她們也感受到我傳達出的重要訊息——不是只有名列前茅,你才會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對於Abby和Pony來說,這種愛是繁重壓力中的一種紓解。孩子們知道,父母所期待於她們的,是學習做一個身心、能力與生活活動都平衡的健康人,而不是課業資優生。
2002年2月初,我接受一家雜誌社之邀約開了一個關於料理的專欄。利用回台之便,在台北和雜誌社的總編輯當面討論了自己規劃的兩個主題:一個是以食物素材為引導的料理介紹和烹調札記,另一個想法則是以我帶領孩子們學習廚事的「親子廚房」來配合料理介紹。
雖然兩個主題都是自己的用心,無法比較偏愛的程度,但心裡卻希望雜誌社選擇「親子廚房」。坊間介紹料理的書籍很多,卻少有人提到親子互動的廚房教學。可是,結果跟自己預料的相同,「親子廚房」沒有被選上。雜誌社覺得,在台灣的社會現況裡,這是讀者可以欣賞卻做不到的事。編輯最後決定以「我的餐桌我的愛」一年份的主題做為我們合作的開始。
回曼谷後,我開始動手整理文稿與照片。工作之餘卻常常想起「親子廚房」的「能」與「不能」究竟何者為因、何者為果?很多人以為,我家的「親子廚房」之所以能夠推動,是因為兩個孩子處於沒有壓力的教育體系,因此有閒情逸致與時間。這是一個誤會。
雖然孩子們沒有高中聯考的壓力,但是她們要一肩扛起的學習重擔卻不比台灣的孩子少。八年級的Abby來說,除了每天各項功課之外,在學校還選修了小提琴和法文,份量都很吃重。來過家裡的朋友,也都看到她從下午三點回到家之後總在忙功課。有時候,要她抽點時間來跟我一起讀中文都不可能,我只好在週末把這個心願補齊。
我覺得真正的不同是時間管理。我們不讓孩子到處趕補習,所以有比較完整的時段供課後運用。我不想她們的生活學習被知識學習完全取代,我的責任是以一個母親的角度來辨明這個取捨的價值;並找出適當的時間,持續地給予家事的教育訓練。我相信受教育最大的期待便是「改善生活」——改善屬於精神和物質的生活。
雖然優勢的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將來獲得比較好的工作來改善物質條件,但是,生活品質絕不是錢所能完全決定的。美感、勤奮是金錢買不到的特質,這些特質幫助我們獲更好的生活。而這一部分的教育,卻在非常競爭與短視近利的社會中被抹煞了。我相信家庭教育可以補足這種缺憾。
我的親子廚房也是一個愛的傳習所。當我持續推動給與孩子的家事教育時,她們也感受到我傳達出的重要訊息——不是只有名列前茅,你才會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對於Abby和Pony來說,這種愛是繁重壓力中的一種紓解。孩子們知道,父母所期待於她們的,是學習做一個身心、能力與生活活動都平衡的健康人,而不是課業資優生。
多年的經驗讓我知道,要在孩子忙碌的課業和自己的工作中持續教導家事,需要一種對時間緊張感的解放,和多一點的堅持(對自己和對孩子)。比如說,洗米煮飯如果由自己做,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但剛開始讓小二的Pony來做時,我得花多一倍的時間來等待照看她。有時候工特別忙碌,真想一手處理,好節省一些時間去做自己的事。但是仔細一想,這多花的時間絕不會白費,Pony慢慢會從二十分鐘進步到跟我一樣快或比我更快。最重要的是,她獲得了學習與精進的機會,而我盡了做母親引領的責任。我更學會在緊密的生活節奏中,重新看待時間對我的意義。
摘自《我的工作是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