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有些人認為創意的指標就是顛覆傳統,只要反對多數人的看法就是創意,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就有創意。

圖片來源:pexels
有些人認為創意的指標就是顛覆傳統,只要反對多數人的看法就是創意,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就有創意。
孩子受此影響,養成了不明所以就先反對的習慣,但他們反對的背後其實是沒有真正的看法或主張的,請問洪蘭老師怎麼看待這些情況?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教導創意的老師整個人坐到講桌上開場,他挑戰地對學生說:「為什麼桌子不能用來坐?如果你們覺得我的舉動很奇怪,就是沒有創意。」我覺得這位講者不只缺乏真正的創意,對傢俱與人類生活的沿革也沒有常識。
在我的理解中,創造需要技術,而技術需要學習與練習。所以,我很同意朱光潛先生說的一句話:「創作是奠基於舊經驗的新綜合。」洪蘭老師以研究大腦的專業來檢視這句話,是否也成立?創造力是可以直接學習的一種能力嗎?還是需要很多基礎能力來激發串聯的心智展現?
我看到很有創意的孩子似乎都有一種特質,他們視許多規範為自然,因為心中感到真自由,所以並不覺得學習的要求是難以忍受的綑綁,這些孩子往往能做出讓人驚喜的作品。
比如說,有一次我請小朋友用毛線設計並做出他們記憶中媽媽的髮型,當我建議縫線用白色,這樣針腳可以表現出髮際的分線,有幾個孩子一聽完就問,可不可以不要用白色的線,可不可以不要......當他們還在苦思著如何反對,另一些小朋友已開始動手嘗試其中種種可變動的條件,在大方向下完成真正有創意的成品。
我最記得的是,有個孩子用了四、五種同色系但深淺不一的毛線,把媽媽的頭髮縫得好生動。他的作品無須多加解釋,就使我相信他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孩子。杜威曾提醒大家,想像力不是無中生有,家長也應該了解,創意的意思並不是反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