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王建煊 1938年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畢業於成功大學會統系,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1971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研修;歷任中華民國經濟部次長、財政部長、立法委員、監察院院長等職,曾於1992年被評獲亞洲最佳財政部長。曾獲1986艾森豪威爾獎、2004年台灣最佳資深志工獎、2010年《讀者文摘》民意調查之最信賴政治人物第一名、2015年港澳台慈善基金會第十屆愛心獎…等榮譽。
王建煊從事公職三十多年,從中央銀行小焚鈔員,到財政部長、立法委員,一絲不苟的方正性格,在講求圓融妥協的政治圈中始終旗幟鮮明。在擔任財政部長時,媒體推崇他是大刀部長小鋼砲,是打擊特權的正義化身;他甚至為了改革土地稅法,不惜辭官,以引起社會大眾對金權政治的關注。出身軍眷子弟,他不應酬,不打高爾夫球,粗茶淡飯,人稱「便當部長」。好洗的小平頭留了二十幾年,從來沒變過;他嫉惡如仇、黑白分明,甚至被新黨同僚暱稱為「王聖人」。他做事的最高指導原則,一言以蔽之,就是他常掛在嘴上的「讓好人出頭」。不論居位與否,他都是秉持著這個信念,即使面對利益團體的壓力,也從不低頭。在《讓好人出頭》的篇章中,王建火宣清楚表達了他的從政理念,也完整呈現出他的性格。
截至今日,王建煊 共創辦了六個基金會:1996年財團法人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2001年 Renewal Foundation(美國)、2007年浙江省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2011年財團法人台北市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2015年Chit Mit Ta愛緬基金會(緬甸)、2021年天使居長照財團法人。著作有20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