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國家領導人與城市首長如何開拓未來?
學者專家與商界領袖如何串連世界?
文化與創意如何結合成為新興產業?
人類如何與其他物種在地球上共存共榮?
過去,台灣以彈丸之地,在世界爭到一席之地;
現在,全球在金融海嘯之中調整思維,尋求轉機。
未來,什麼才是台灣發展的核心力量?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先生與執行長王力行女士,邀集十九位華人領袖及專家,分享他們在各領域的經驗及智慧。從他們的成就,可以看見,有一種力量,深植於社會各角落,影響深遠;有一種力量,吸引他人改變行為,浸透人心──這就是華人新世紀的力量,也就是《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倡導的「軟實力」。
「軟實力」是指別人(或別國)願意來稱讚、學習、仿效、購買的:
(1)一種行為(如捐獻)
(2)一種表現(如藝術作品)
(3)一種機制(如市場經濟)
(4)一種組織(如獨立的司法)
(5)一種文化(如無歧視的就業)
(6)一種產品(如節能的發明)
(7)一種勞務(如先進的教育或醫療)
(8)一種嚮往(如人民的禮貌)
──高希均
軟實力,就是一種愛心、包容、尊重、認真的態度;一種平等、博愛、守法、具人文關懷的精神;一種開放、創新、積極、好學的動力。從國家,到企業,到城市,到個人,都有「軟實力」。這本《贏在軟實力——華人企業領袖的二十堂課》,是結合了大家智慧,為台灣軟實力找出路的精采文集。
──王力行
編者的話 集結智慧,再創高峰/王力行
前 奏 導讀「軟實力」/高希均
首部曲 相信改變,轉變世界 【廉能政治】
厚植軟實力,打造台灣新動力/馬英九
【兩岸宏觀】兩岸共生,要靠軟實力/連 戰
【品德化育】以愛為主軸,培育人類新希望/王建煊
【法律平等】法治軟實力:民本出發的法治觀/陳長文
【市民服務】打造夢想之城/郝龍斌
【城市經營】用文創經營城市/胡志強
二部曲 與世界標準接軌
【藝術推廣】文化‧創意‧博物館:從「故宮文化創意產業育成中心」談起/周功鑫
【行銷觀光】文化,是偉大的軟實力/嚴長壽
【建築創作】建築軟實力:要衝力又要耐力/劉育東
【整合行銷】解密奧美人:讓世界不同的軟性特質/白崇亮
【藝術塑形】釋放我們的開創能力:從八方新氣談企業的軟實力/王俠軍
三部曲 與楷模經營接軌
【三地合作】台、港、大陸間,人才、資金、貿易的合作/陳啟宗
【電信科技】用網路匯流世界/呂學錦
【創業投資】浸透的力量/劉宇環
【科技經濟】軟實力是珠三角未來發展的關鍵/林垂宙
四部曲 與永續發展接軌
【IC育才】硬底子的教育軟實力/吳重雨
【生命科學】綠能軟實力:花小錢救物種/李家維
【創意思考】剛柔之間見實力/姚仁祿
【時尚文創】橄欖樹/徐莉玲
一九五○年生,台大法律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 一九八一年返台,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自此歷任總統府祕書、行政院研考會主委、行政院陸委會副主委、國大代表、法務部長、兩任期台北市長等,多年重要公職經歷外,並曾任教於政大法律系。 二○○五年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推動黨務革新,並帶領國民黨在二○○五年「三合一」公職選舉奪得勝選,二十三席縣市首長,囊括十五席,全台藍天再現。 二○○七年二月十三日因市長任內的特別費案遭起訴,辭國民黨主席職務,並宣佈參選二○○八年總統。
高希均,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1949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原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原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1964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即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逾三十年,先後獲得美國傑出教育家獎、傑出教授獎、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傑出校友獎等。
1980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
曾任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行政院政務顧問。2002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2013年後先後獲亞洲大學、中興大學(2014)、台北商業大學(2020)名譽管理學博士;2016年獲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著作曾三次獲金鼎獎。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三十餘種,大陸出版九種。
一九三六年出生於西安市,祖父為台灣歷史學家連橫,父親為前內政部部長、首任臺北縣縣長連震東。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國際公法與外交學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主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外交部部長、駐薩爾瓦多大使、台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與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現任財團法人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二○○五年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分訪問中國大陸,為半世紀來首位登陸的國民黨主席,亦為一九四五年後國共領導人首度會晤。在兩岸關係的歷史洪流中,見證台灣一甲子政治、經濟、民主化的歷程,始終堅持為和平尋找機會,為中華民族開創相互扶持的共榮未來。
王建煊 1938年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畢業於成功大學會統系,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1971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研修;歷任中華民國經濟部次長、財政部長、立法委員、監察院院長等職,曾於1992年被評獲亞洲最佳財政部長。曾獲1986艾森豪威爾獎、2004年台灣最佳資深志工獎、2010年《讀者文摘》民意調查之最信賴政治人物第一名、2015年港澳台慈善基金會第十屆愛心獎…等榮譽。
王建煊從事公職三十多年,從中央銀行小焚鈔員,到財政部長、立法委員,一絲不苟的方正性格,在講求圓融妥協的政治圈中始終旗幟鮮明。在擔任財政部長時,媒體推崇他是大刀部長小鋼砲,是打擊特權的正義化身;他甚至為了改革土地稅法,不惜辭官,以引起社會大眾對金權政治的關注。出身軍眷子弟,他不應酬,不打高爾夫球,粗茶淡飯,人稱「便當部長」。好洗的小平頭留了二十幾年,從來沒變過;他嫉惡如仇、黑白分明,甚至被新黨同僚暱稱為「王聖人」。他做事的最高指導原則,一言以蔽之,就是他常掛在嘴上的「讓好人出頭」。不論居位與否,他都是秉持著這個信念,即使面對利益團體的壓力,也從不低頭。在《讓好人出頭》的篇章中,王建火宣清楚表達了他的從政理念,也完整呈現出他的性格。
截至今日,王建煊 共創辦了六個基金會:1996年財團法人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2001年 Renewal Foundation(美國)、2007年浙江省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2011年財團法人台北市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2015年Chit Mit Ta愛緬基金會(緬甸)、2021年天使居長照財團法人。著作有20本書。
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碩士、加拿大UBC大學法學碩士、臺大法律學士。理律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人兼所長、財團法人台北歐洲學校董事長、政治大學/東吳大學兼任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財經法專題講座。是一位長期投入法學教育、法治建設的教育工作者。
曾任海峽交流基金會首任祕書長,從事兩岸協商,為兩岸交流破冰;以紅十字會秘書長身份簽署歷史性的兩岸協議──金門協議。是一位關心兩岸問題的自由和平主義者。
長期擔任紅十字會志工,曾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積極投入人道服務、國際援助工作,關心人權議題及弱勢團體權益。著有《假設的同情》、《法律人,你為什麼不爭氣?》(與羅智強合著)、《天堂從不曾撤守》等書。
民國四十一年生。台大農化系畢業,美國麻州州立大學食品科技博士。 現任台北市市長,曾任環保署長、立法委員、立法院厚生會會長、新黨全委會召集人、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讓愛穿透障礙」計畫顧問。 擁有多重角色的郝龍斌,在各個領域都能學以致用、發揮專長,他以科學的精神傾力關注各類有關「健康」的議題;曾在飛碟早餐主持「吃的學問」、擔任聯合報「養生DIY」、TVBS週刊「台灣觀察」等專欄撰述,受到廣大讀者喜愛;八十八年發佈的「健康食品管理法」也是他在立法院所推動完成的。郝龍斌相信,唯有透過法制化的管理,才能創造業者有良心,民眾能安心的新飲食環境。 著有《新路》以及《健康飲食GO GO GO!》、《健康飲食Follow Me!》等書。
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五日出生於北平市,一九四九年尚在襁褓時隨父母來到台灣。
一九七○年自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 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三年留學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攻讀碩士學位期間,遭逢父親病危,不得已輟學返台。數年後前往英國求學,首先在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取得碩士學位,之後赴牛津大學貝里歐學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研讀國際關係,於一九八四年取得博士學位,一九八五年學成歸國,至國立中山大學擔任副教授。
一九九一年出任公職,擔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一九九六年前往美國華府出任駐美代表,任期未滿兩年即被調升,返台擔任外交部長(一九九七至一九九九);國民黨於二○○○年大選中失去政權,其後在中央黨部擔任副秘書長至二○○一年。二○○一年返回成長的台中家鄉,角逐台中市長職位並獲得勝利。之後連選連任三屆台中市長長達十三年,在台灣自治史上成為任期最長的市長。二○一四年四月到二○一七年六月間,亦兼任國民黨副主席。
自二○一五年二月一日轉換職場,擔任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至二○一九年退休,目前居住在台中。
民國36年,嚴長壽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歲時,跟隨家人到台灣。28歲當上美國運通總經理,32歲成為亞都麗緻飯店總裁。1997年,他把自己的奮鬥故事寫成《總裁獅子心》一書,出版後立刻成為出版史上「最暢銷的管理勵志類叢書」,並榮獲出版界各項大獎,往後出版的每一本書都對台灣各階層產生極大的影響力。
從《總裁獅子心》、《御風而上》、《我所看見的未來》、《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你可以不一樣》、《教育應該不一樣》、《為土地種一個希望:嚴長壽和公益平台的故事》、《你就是改變的起點》到《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每一本書都代表他各階段思考的重心;每一本書,主題雖有不同,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對台灣、對社會、對青年人,始終懷抱著關懷和期待。
十二年前,《我所看見的未來》出版,得到很大的迴響,當時的「未來」如今已成「現在」,台灣更加艱難了,而時間並未站在我們這一邊。如今出版這本書,希望能給台灣向上提升的力量,讓台灣走向一個更文明、自由、安康的社會,成為近悅遠來、受人尊敬的國度。
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博士/麻省理工學院共同博士研究,現任亞洲大學副校長、講座教授,著有《建築的涵意》、《為數位建築下定義》、《數位建築與東方實驗》、《下代基因建築》、《新構築》等中英文書籍。 1994年回國後,創立交大建築研究所,致力推動台灣建築國際化,陸續邀請Peter Eisenman、安藤忠雄、伊東豊雄、Zaha Hadid等多位建築大師來台進行建築計畫。 劉育東曾受邀擔任「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館」國際評論,並應邀參加威尼斯、東京、法國、智利、佛羅倫斯、巴塞隆納、香港、大陸等建築展;2007年在北美館舉辦「劉育東研究室個展——明日建築」,獲選為「台灣十大公辦好展覽」。 另外,2007年受邀主持台灣首次十國二十位建築師之「下代基因」集體創作,由《a+u》雜誌發表為2008年6 月全本專輯、並受邀參加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08年應大師Peter Cook與伊東豊雄邀請,參展台灣首度受邀之「歐亞建築新潮流2008-2010巡迴展」。
現任台灣奧美集團董事長,領導奧美廣告、奧美公關等近五百名精英專業團隊。有「公關教父」之稱,也是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品牌行銷顧問。
他畢業於台灣大學機械系,並獲得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及博士學位。現在政大企研所EMBA授課,是少數兼顧理論與實務的經營者。
白崇亮來自白色恐怖的憂鬱受難家庭,卻成就於充滿卓越創意熱情的奧美集團。對於人的內在世界,他有特別的敏銳與關懷。
這是一位跨越工、商、人文,具有真實內涵與情感的領導者。
香港恆隆地產董事長
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畢業,赴美國夏威夷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主修電信與資訊理論,取得博士學位。
畢生致力於電信事業,參與優化升級交通部電信研究所(現在更名為中華電信研究院)之研究發展環境,讓年輕人得以發揮能力;也參與從政府獨占經營電信轉型升級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國營電信公司,並經由以美國存託憑證(ADR)在紐約證交所上市、釋股,完成民營化,使中華電信業績普遍獲得國際資本市場肯定;以及擴大中華電信事業範疇為資通訊公司,並強化正派經營的企業文化。
自中華電信退休後,獲交通大學頒發榮譽教授,並代表交大參與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之活動。
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長。生於北京,成長於台北,在美國完成學業。進入創投界後,迅速攫取大眾目光,是公認的亞洲創投界先鋒、華裔創投第一人,「創投元老」和「創投高手」是他的代名詞,對創投的獨到見解,被奉為「劉氏標準」。
1983年,創立國際創業投資,正式將創投引入台灣。1985年,受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邀請,協助創辦華登國際亞洲基金。1993年成立美商中經合集團後,從軟體、網路、通訊、醫療、人工智慧到近來的循環經濟,無一不涉獵,整合美國、台灣、中國大陸等三地資源,充分掌握在地化與跨國境的優勢,搶先布局全球。
目前旗下管理13個創業投資基金,累計資產破10億美元,投資400多家公司,創造超過100家上市及併購成功案例,包含耳熟能詳的DivX、Creative Technology、CommerceOne、Intraware、S3、ISSI、PChome、分眾傳媒和創新工場等,其中多家為美國那斯達克上市企業。
縱橫創投界近40年,他對市場的敏感及精準眼光,始終引領趨勢,在美國、中國大陸、台灣等地創造了深刻影響力。
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長。生於北京,成長於台北,在美國完成學業。進入創投界後,迅速攫取大眾目光,是公認的亞洲創投界先鋒、華裔創投第一人,「創投元老」和「創投高手」是他的代名詞,對創投的獨到見解,被奉為「劉氏標準」。
1983年,創立國際創業投資,正式將創投引入台灣。1985年,受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邀請,協助創辦華登國際亞洲基金。1993年成立美商中經合集團後,從軟體、網路、通訊、醫療、人工智慧到近來的循環經濟,無一不涉獵,整合美國、台灣、中國大陸等三地資源,充分掌握在地化與跨國境的優勢,搶先布局全球。
目前旗下管理13個創業投資基金,累計資產破10億美元,投資400多家公司,創造超過100家上市及併購成功案例,包含耳熟能詳的DivX、Creative Technology、CommerceOne、Intraware、S3、ISSI、PChome、分眾傳媒和創新工場等,其中多家為美國那斯達克上市企業。
縱橫創投界近40年,他對市場的敏感及精準眼光,始終引領趨勢,在美國、中國大陸、台灣等地創造了深刻影響力。
Peter Liu, Chairman of WI Harper Group, is a legendary visionary businessman with a career spanning 30 years. He is an expert in maximizing shareholders’ wealth in the ever-challenging world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
Peter is one of the Foundation Members of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serves as a Director on the Fifth Council of the China Overseas Exchange Association and is a Member of Committee of 100.
He has served as a long-time member of the Atlantic Council of the U.S. and is an honorary board member of the Flying Angels Foundation, as well as a member of the Yacht Club de Monaco and the Yacht Club Costa Smeralda.
台灣大學工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及博士。曾在美國杜邦公司任職十六年, 其後為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兼工學院院長,工業技術研究院所長及院長,(一九八三到一九九四),新加坡國家大學客座教授等。一九九七年在香港科技大學任職至今,現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
曾獲頒多項國際榮譽,包括瑞典國家工程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技術獎、日本高級材料學研究會榮譽會員、香港工程學院院士等。並兼任多項機構董監事。林教授之研究興趣為高分子科學、技術管理、國家競爭力等。
交通大學校長
台灣生物學家,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台灣中文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一九五○年生於臺灣臺北,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知名室內設計師,設計作品廣受國際人士歡迎,二十三歲創立室內專業設計公司「大仁」,二十八歲擔任臺北室內設計公會理事長。曾任大愛電視臺總監、公廣集團華視董事及慈善、人文、藝術、媒體等基金會董事。五十五歲獲頒東海大學傑出校友。
2012年榮獲第十七屆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傑出成就獎」。多年工作經驗,以「設計」、「媒體」、「公共服務」 與「學術服務」 等四個領域為重心。
設計服務,涵蓋金融、科技、零售、工業等全球主要跨國企業;媒體服務,涵蓋以全球華人為服務核心的電視與網路平台;公共服務,涵蓋公會、協會與慈善、人文、藝術、媒體等基金會;學術服務,曾任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專業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
現職大小創意齋創意長/大小媒體執行長(www.dxmonline.com)
學學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24/02/29
BGB282A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4713510944387
199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