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運動產業對於一地區或者國家經濟發展之貢獻,可分為直接與間接兩方面探討:一、直接貢獻:因發展運動產業所帶來的直接經濟利益。
以台南縣八十七年度所舉辦的台灣區運動會對當地帶來的經濟效益做說明。
◎增加產業產值:根據實證調查研究發現,籌辦單位因區運的舉辦而湧入了各級政府的補助款,總計為511,000,000元,投入的產業分別為:營造工程為501,000,000元(主要為比賽場地維修);工商服務(舉辦區運活動業務經費)1,000,000元。
◎提供就業機會:無論是營造工程的場地維修、活動業務,或是因活動而激增的消費人口都需仰賴人員加以服務,根據統計,此場區運的舉辦,共創造了1,109個就業機會!
◎創造國民所得:因各級政府對區運的高額補助款而連帶的創造產出效果,其中所得效果高達179,394,053元;而因區運而吸引外地之民眾消費額亦使得當地國民所得增加了50,690,096元,共計230,084,149元!
八十七年區運為台南縣地區所帶來之經濟影響結果計為:產出總值達1,136,265,121元,增加國民所得為230,084,149元,並創造1,109個就業機會!由此可知,舉辦大型運動賽會對於當地產業的帶動效果不容忽視。
二、間接貢獻:
◎提高企業生產力與向心力:台灣逐漸步入後工業化的時代,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激增,相形之下傳統勞動相關產業的人口呈現遞減狀態。國人身體勞動機會的減少,加上工作壓力繁大,致使文明病激增,導致體能衰弱,影響工作效率,各行各業的生產力也隨之降低。因此,推展運動產業,提供民眾從事運動或觀賞賽會的機會,可以使民眾身心獲得調適,減少臥病機會,進而使企業的生產力提高。
◎減少社會成本:政府致力於全民福利建設,實施健保制度,然其所耗費的社會成本極重。根據報告顯示,目前政府健保醫療支出與國民年平均看病次數,比起其他國家要來得高。因此,若能以運動改善全民健康便可以省下許多的社會成本。另外,提倡正當休閒運動讓民眾休閒假日有所去處,對於社會治安將有所幫助,亦可以減少許多社會成本,具有一舉數得的功效。
◎提高國家知名度:藉著運動明星在國際舞台上的大展身手,可以打破目前我國在外交上受制於中共打壓而施展不開的窘境。當其表現透過新聞媒體的轉播,效果之佳不遜於任何廣告行銷。因此推展運動產業,培育優秀運動人才,有相當大的利益,值得政府投資,因為它是資本財而非消費財。
值此政府高聲疾呼「拼經濟」之際,「興體育」是條穩健有利,而不可漠視的成功之道。「體育」不僅只於競賽、活動而已,更必須涵蓋整個體育產業,國人的健康、運動員的心理、運動設施的規劃、政策的研擬、運動製造產業的提昇,無一不是對外競爭所必備的條件,進而成為拼經濟的利器。
長久以來,國人對體育的了解有所侷限,而政府對國內的體育,無論在政策、實質的運動設施還是規劃等層面上,皆不甚重視,也因此漠視了體育與經濟的重要關聯。倘若政府能加以重視,思考如何重振,體育勢將成為全盤經濟局勢中的一只奇兵。
本書由國內十多位專家,從體育的各個產業面向分析、討論,幫助國人重新認識體育,並喚起政府對體育的重視。將體育與社會的切身問題連結起來,回應如何接受挑戰,落實「興體育」以「拼經濟」的致勝策略。
序 體育,另一波經濟發展的龍頭 李 誠
第一章 運動產業的經濟價值 葉公鼎
第二章 台灣健康評估產業發展趨勢 陳俊忠
第三章 台灣健康俱樂部產業慨況與挑戰 姜慧嵐
第四章 運動心理諮商產業之開發 盧俊宏
第五章 優秀運動員之心理諮商與輔導 鄭溫暖
第六章 我國健康體適能產業發展的前景 林文郎
第二部 打造健康家園
第七章 運動設施與城鄉風貌再造 蔡厚南
第八章 體育設施再利用與都市發展 陳明竺、許麗惠
第三部 創新,為體育產業加值
第九章 產學合作,提升運動器材價值:以高爾夫球桿為例 柯俊宏
第十章 加強研發,提升體育用品國際競爭力︰以運動鞋與網球拍為例 相子元
第十一章 完美的畫面:迪士尼的經營模式 王銘傳
體育,另一波經濟發展的龍頭
體育在台灣一直被認為只是與運動有關,與經濟發展及其他事務無關,運動只是競技,參加運動會就是要拚獎牌。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體育不但可以改善個人的健康,使人民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體育也能教導人民如何在人生旅途中訂立短、中、長期計劃,如何去執行這些計劃,達成他所想要的目的。體育亦能訓練人民如何面對逆境,因應環境,面對外來的各種壓力。
此外,體育更是一種產業,體育產業的發展,與今日政府所要發展的高科技產業、知識經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體育產業是包括觀光業、旅遊業、建築業,以及與體育設備相關的製造業與知識密集的產業。
我國在世界上長年排名第一的產品如運動鞋、運動腳踏車、高爾夫球桿、網球拍等,都是與高科技產業有密切相關的產品。因此,提倡體育運動,發展體育運動產業是今日政府於拚經濟、降低失業時所最需要發展的產業。
有鑑於此,財團法人知識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在二○○一年十一月舉辦了一場大型的「體育與台灣經濟發展」的研討會,會中有五個議題,十六篇論文,論文的作者包括學校從事體育相關研究的學者、企業界領袖與政府官員。大會出席人士也非常踴躍,顯示大家對此問題很重視、很關心。在會議結束後,又不斷地有人寫信或電話來索取會議論文集,因此,我們在十六篇論文中選取了被索取最多的十一篇論文,請作者重新修改整理,再以書本的方式與讀者見面,並希望更多的人士看到這些論文,也更能引起社會大眾與政策擬定者對體育的重要性、體育對產業發展、體育對知識經濟貢獻的重視。
邁向「全人」的社會
本書的論文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份是介紹什麼是運動產業,運動產業與台灣的經濟發展、人民的生活品質有何關係。在第一章,國立體育學院的體育管理學系葉公鼎教授即指出,凡是提供運動行為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的行業,都是運動產業。因此,運動產業包括製造業與服務業,或更具體的說,包括參與性的運動服務業、觀賞性的運動服務業、運動專業證照的服務業,運動設施建築與營建業,運動用品的製造與販售服務業,以及看似與體育沒有直接關係的運動衍生性產業,比如與運動相關的大眾傳播業,運動資訊出版業,運動博奕業與運動旅遊業等。
在本書第一部份的其他五篇論文中,作者們為讀者介紹健康評估產業、健康俱樂部產業、健康診斷產業、運動心理諮商產業、健康體適能產業。這些產業為什麼重要?與體育運動有什麼關係?其實這些都是與全民的健康,以及生活品質有非常重要的關係。陳俊忠教授在其論文中即指出,台灣人民的十大死因是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肝病、肺腎臟病、高血壓與自殺,而體能不佳是發生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運動是改善體能,根治這些疾病的最佳辦法。通常國人都認為過重是健康不良的象徵,因此總是花很多錢去瘦身,但現有的研究指出,過胖但體能佳的人士,其死亡率是低於瘦但是體能不佳的人士。換言之,注意飲食與控制體重固然有助於健康的改善、生命的延長,但是積極增加身體活動量對提昇體能更為有用。因此,經濟愈發展的國家,他們的人民愈注重體能的定期檢查,定期有規律的運動,他們的健康俱樂部多,健康俱樂部的產業發達,其他的健康診斷業與運動心理諮商業亦然。因為,過去使人致死的疾病,如天花、肺病、霍亂等,都已因醫藥的發達而得以控制,而今日使人死亡的主要疾病皆為慢性病、都是經長期累積後才逐漸形成的,因此,要避免慢性病上身,最根本的方法是預防,此即所謂一盎司的預防,比一磅的治療更為有用。
以上各種健康的服務,不但因經濟發展而需求愈來愈大,這些產業的發展在成熟經濟體系中,也佔了愈來愈大的比例,亦為經濟活動中愈來愈重要的產業,以健康俱樂部產業為例,全球最富有的美國,在一九五○年代,只有一些單一運動的俱樂部,如拳擊與舉重,但是到一九八○年,國民所得普遍提昇,人民才開始注意健康俱樂部的發展。一九九九年,全美已有十五萬家的健康俱樂部,會員多達三千萬人,營業總額達106億美元。
在台灣,上列產業都在剛開始發展的階段,他們既缺乏有專業訓練、專業證照的人士來從事這些產業的發展,也缺乏資金從事有規模的發展。在我國加入WTO以後,外國的健康運動產業也開始輸入,與國內剛起步的運動產業作直接的競爭,威脅到他們的生存。因此,在本書第一部份各章的作者,無不呼籲政府從速修訂法律,鼓勵大專院校培養各種有證照的教練,以輔助這些產業提昇競爭力,並提供國人高品質的健康運動場所,改善國人的健康。這些產業發展,也正好提供了台灣製造業外移後,所急需要遞補的就業機會。
體育不但能改善個人的健康與生活品質,亦能改善社區的風貌,提昇社區的生活品質。在本書的第二部分的兩篇論文,即在討論運動設施與城鄉風貌的再造,以及體育設施再利用對都市發展的功能。比如台灣大學的蔡厚男教授在其論文中,以雪梨與巴塞隆納奧運會的場地與設施,說明運動場地的建立如何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但同時亦影響到奧運會結束以後,無數年當地對這些會館與設施的使用。文化大學的陳明竺教授亦在他的論文中指出,一次大型運動會的召開會給當地帶來經濟繁榮,但跟隨而來的,可能是城市結構的重大改變,比如城市中心的沒落,城市中心的興起。政府如果在運動會之前沒有仔細地思考體育會館與各種設施間的妥善安排,在運動會之後,即易導致這些設備的荒涼,甚而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政府應透過分期分區發展的策略,將各項設施善加運用與管理,並透過都市行銷的手段,定期舉辦各種體育活動,如此,這些耗費鉅資所建立的運動設施,便可為當地帶來經濟繁榮。
本書的第三部份的三篇論文是在討論如何透過研發與管理層次的提昇,來增加運動產業的競爭力。雅仕開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柯俊宏總經理,在論文中,以高爾夫球桿為例,以及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的相子元教授,也在論文中,以運動鞋與網球拍為例,說明如何透過產學合作,加強研發以開發新產品,改善生產技術,開發外銷市場。而最後一篇論文,由東華大學運動與休閒學系的王傳銘教授介紹迪士尼的經營管理模式。
總的來說,本書的十一篇論文從經濟與產業發展的角度,來分析在現階段提昇台灣的體育運動產業的重要性,是如何提昇產業結構與創造出現階段台灣在製造業外移以後,台灣所最需要的新就業機會。
本書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謝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委許義雄先生的大力支持,體委會綜合計劃處彭台臨處長的各項協調工作,各位撰稿人的努力,最後,天下文化出版社高希均教授的支持,財團法人知識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執行秘書張淑嘉小姐的聯絡、催稿等工作的努力,才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也一併在此致謝。
2004/01/15
BCB28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86-417-237-9
260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