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社會科學的學者們必須畏懼大眾的讚揚;當所有的人都在對你們歌功頌德時,災難就與你們同在了。」1974年,海耶克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晚宴上,海耶克引用經濟大師馬夏爾的這一段話。這一席話,正可反映出海耶克對於自身肩負的社會責任,是多麼地戒慎恐懼。
海耶克的著作影響層面很廣,舉凡經濟、政治、哲學、社會學等領域,都是他研究的主題。但他的經濟理論,早年受凱恩斯學說的壓抑而備受冷落,直到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奧國學派的理論終獲國際社會重視,並在過去幾十年各國政府遭遇嚴重的經濟問題時,適時地提供了一個不同於凱恩斯學派的解決方案。
作為奧國學派的代表性人物,海耶克極力反對政府的干預,《到奴役之路》一書,則被認為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國家免於投入社會主義陣營的一項重要因素。
在極權主義與社會主義蔚為風行的時代,海耶克與奧國經濟學派的同伴孤軍奮戰,力抗潮流,海耶克的一生,可說大半輩子都在孤寂中度過,但是為了自己的信仰,海耶克仍堅持走下去,就如他自己曾說過,「只要我深信自己所做的工作終會被重視,就算一時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同,我還是會繼續做下去。」
自序
第一章 家世與教育
一、學術氣氛濃厚的家庭
二、進入維也納大學
三、赴美留學
第二章 早期的學術活動
一、參加米塞斯研討會
二、米塞斯何以不能成為大學教授
三、任奧國經濟景氣循環研究所所長
四、獲得大學教席許可證
第三章 赴英講學的開始
一、羅賓斯邀聘海耶克的原因
二、講演的成功與失敗
三、《貨幣論》書評的寫出
第四章 在倫敦經濟學院的生活
一、正值學院新舊交替之時
二、經濟學系的新陣容
三、海耶克的學術活動
四、戰時遷往劍橋開學
第五章 貨幣的投資過度理論
一、何謂貨幣的投資過度
二、利率變動的影響
三、與凱恩斯理論的歧異
第六章 社會主義問題的討論
一、社會主義議題之再起
二、歐洲大陸學者的見解
三、英國學者的貢獻
四、朗格的論據
五、海耶克的評論
第七章 經濟學、知識及其利用
一、經濟學的性質
二、知識的分工
三、知識的利用
四、價格機能的效果
第八章 市場經濟的真諦
一、自由經濟的優越性
二、自由經濟中的競爭
三、海耶克對經濟均衡的批評
第九章 資本理論的探究
一、奧國學派的資本理論
二、海耶克的發揮
三、出版後的評論
第十章 「到奴役之路」
一、何以要寫此書
二、全書的要義
三、各界的反應
第十一章 蒙柏崙學會的組成
一、自由主義精神的傳統已消失?
二、篤信自由主義核心思想的人物
三、蒙柏崙學會的籌組
四、古典自由主義的復興
第十二章 轉赴芝加哥任教
一、決定離英的原因
二、芝加哥大學聘約的由來
三、何以不能進經濟學系
四、社會思想委員會的性質
五、海氏研究領域的擴展
第十三章 「自由的憲章」
一、自由的價值
二、自由與法律
三、在福利國家中的自由
四、何以海氏不是保守主義者
五、各方的反應
第十四章 晚年返歐任教
一、自由堡大學
二、薩爾玆堡大學
三、重回自由堡定居
第十五章 通貨膨脹與失業
一、凱恩斯的致命思想
二、通貨膨脹最後終會增加失業
三、如何擺脫困境
四、兩點附帶說明
第十六章 「知識的偽裝」
一、「唯科學主義」的態度
二、失業的主要原因
三、經濟學的數理方法:用途與缺陷
四、當科學是不科學時
五、預測的障礙
六、強制的權力會妨礙自發力量的伸展
附錄 海耶克在頒發諾貝爾獎之慶祝晚宴中的簡短講詞
第十七章 貨幣改造論
一、通貨的選擇
二、貨幣的非國有化
第十八章 「法律立法與自由」
一、規則與秩序
二、社會正義的幻象
三、自由人民的政治秩序
第十九章 海耶克所認識的凱恩斯
一、前言
二、投資的任務
三、測度的迷思
四、發生偏差的門徒
五、最頭等的
第二十章 海耶克的學術遺產
一、諾貝爾獎的頌詞
二、自由哲學原理的探索
三、意外的收穫
四、四點補充
英漢名詞對照
1945年的春天,海耶克應其《到奴役之路》的出版商之邀,到美國作全國巡迴講演,以擴展其影響力。當他到哈佛大學講演時,我正在該校求學,也就前往聽講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容貌,聽到他的語調。我們知道,當時哈佛是凱恩斯主義者的大本營,是凱恩斯革命在美國的司令部,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的言論要想引起眾多的共鳴是不可期的。我想他自己對於這一點,必是已有心理上的準備。
從那次以後,我一直就沒有機會再看到他,但他關於經濟景氣循環的理論,我則因曾上過他在維也納的同學與至交好友哈伯勒(Gottfried Haberler)教授在哈佛所開的同一科名的課,而有相當的了解。哈氏不但講解明瞭,而且他那本《繁榮與蕭條》(Prosperity and Depression)的專著更能引人入勝,已成為這一學科的經典著作,迄今還保存在我的書架上,使我受益匪淺,不勝感銘。
後來我回國了,做的也是他們所做的事,只是沒有他們的輝煌貢獻,不過是在大學中略盡職責而已。但畢竟都在學術界,所以間或也會聽到一些國際學人的信息。我就這樣知道了海耶克已於1950年由倫敦轉到芝加哥大學任教。我有一位朋友曾於1950年代中期到芝加哥大學訪問,他回來後告訴我,他曾接觸到該校一些青年經濟學家以及去攻讀經濟學的研究生,當他問他們闡引海耶克教授的講演時,他們都對這位大師不很重視,有的甚至根本未聞其名。這樣看來,他在這一階段,正如他自己所說,是被許多人遺忘了。
到了1963~1964這一學年,我承蒙美國傅爾勃特基金會(Fulbright Foundation)之邀,到美國二間學院擔任客座教授,每校一學期。在1964年春突然接到當時主持台灣經濟發展大計的要角之一李國鼎先生來信。他發現有一歐洲經濟學會是海耶克主持的,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也參加,要於七、八月間在維也納附近的色墨林(Sem mer ing)召開年會,而該會對於會員人選甚為嚴格,必須先以賓客身分參加一、二次集會才能考慮。李先生要我趁由美返台之便,取道歐洲,前往參加,並謂該會已知有我這一賓客的蒞臨。在這種情形之下,我也就遵囑按時到達該地了。
抵達以後,始知這並不是歐洲經濟學會,而是一個研究並宣揚古典自由主義的國際學術團體,稱為蒙柏崙學會(Mont Pelerine Society),是海耶克於1947年發起成立的,當時他也就被推為會長,一直擔任到1960年,而改任終身榮譽會長。之後會長則每二年改選一次,本屆為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羅克斯(John Lewkes)。參與人員包括文史哲與社會科學各部門的學者與專業人士,其中以經濟學家占絕大多數,而經濟學家中則又以美國為最多數。同時,我也意外遇到同樣受李氏之囑前來參加的台灣土地銀行董事長蕭錚先生,以及當時在美國康乃爾大學任教的蔣碩傑先生。蕭先生還帶來李口信,要我們順便徵詢海耶克與米塞斯能否排假到台灣訪問。
不久以後自然也就遇到海耶克,這是我第二次見到他,與第一次已相隔十九年之久,記得上次我從講堂的一端看到他的頭髮似乎是全黑的,現則已灰白了。後來也見到了米塞斯。於是我在會議過程中找到一個適當機會,分別向他們倆表示台灣方面希望他們能抽空前往訪問,不知有無可能。海耶克的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時機可待日後再議。但米塞斯則認為自己已年老了,不宜長途飛行而婉拒。這樣我也就完成了此行的一部分任務。
後來經過協調,海氏偕其夫人乃於1965年10月來台訪問三週。那時除了台北外,我還曾陪他們兩位在西海岸各主要城鎮走了一趟,途中曾在東海大學與台中中興大學各做了一次講演。當時期間由於彼此交流頗多,自增加了我對他的體認。後來他倆還自動再來訪二次,都作了一週到十天的停留,每次都有舉辦講演、與學術界座談。這樣的結果,不但海氏對台灣的景況已有相當的了解,就是我們台灣學術界與一般人士仿效海氏的思想也已有粗略的認識。再以我自己來說,自1964年以後也就成為蒙柏崙學會的一員,每有集會,如時機許可,都前往參加,所以親聆海氏教益的機會頗多。同時,在另一方面,對於他的重要著述亦不時加以研讀,數十年來稍有心得。現在就配合海氏畢生的經歷,略加記述,敬請讀者指教。
國立中央大學學士、美國哈佛大學碩士。在哈佛期間曾受教於熊彼德門下,親炙於當代經濟學家熊彼德及多位名師的風采與學識涵養。
從事教學工作六十餘年,現任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顧問、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顧問。曾任職台灣大學教授、法學院院長;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經濟學系主任、經濟研究所所長、法學院院長;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勒考斯校區客座教授。
著有《經濟學原理》、《經濟政策》、《現代經濟思潮》、《偉大經濟學家熊彼德》、《偉大經濟學家凱恩斯》、《偉大經濟學家海耶克》、《偉大經濟學家費利曼》、《偉大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偉大經濟學家李嘉圖》、《偉大經濟學家薩繆森》、《偉大經濟學家約翰‧彌爾》等書籍。
2007/07/20
BCB363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179626
294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