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今天,社會各界普遍認為,學校已經陷入困境。這種現象激起熱烈討論,教育工作者、政府教育機構、行政人員以及父母,無不在尋找強化各級學校的方法,使學校能夠跟得上時代的腳步,以更好的方式教育孩子。
《學習型學校》是「第五項修練」系列叢書的最新力作,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資深講師彼得.聖吉,與一群教育工作者及推動組織變革的領袖集體創作,就如何強化及改造學校,提供諸多實際建議。 本書詳述許多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成功範例,學校如何應用組織學習的原則,來學習、成長及推動變革。
書中羅列美國許多傑出教育行政人員,懷抱理想熱情的老師、家長及學生,所撰寫的精闢短文、案例研究以及發人深省的故事;同時也提供實用的工具和建議,幫助學校(教室和社區)學會如何學習與成長。
在書中,你將看到校長如何邀請新生的家長,就孩子的教育與校方展開「九年對談」;老師如何應用電腦模擬,啟發學生深入了解從《羅密歐與茱麗葉》到長毛象滅絕等各種學習素材;教師在職訓練活動如何擺脫虛應故事的窠臼,使老師真正充電,重新思考教學方式。
我們身處的世界如今正在快速變遷:校園暴力層出不窮,制式測驗被視為簡單易行的特效藥,學校效率苦追不上日新月異的科技,教育行政主管的流動率屢創新高,學生、父母與老師都在有增無減的競爭壓力下喘不過氣來。此時此刻,《學習型學校》一書提供了我們迫切需要的材料,將協助教育界成功打造新世紀的主人翁。
序 曾志朗
導讀 楊碩英
第三部 學校
第八章 入學
1.創造一個學習型學校
2.把學校教育視為道德志業
第九章 學校願景
1.學校的共同願景
2.教育全城的孩子
3.什麼是我們的核心目的?
4.使危險的主題變得安全
第十章 現實問題
1.設計的三角形,文化的圓圈
2.預先決定的未知數
3.一萬九千美元的問題
4.成功者愈成功
5.轉移負擔
6.系統自行診斷
7.高中大遊戲
第十一章 教職員培訓
1.「唸完兩章之後,明天早上再打電話給我」
2.不再有「蜻蜓點水式」的教職員培訓計畫
3.認知研究小組
4.「選擇你自己想走的路」
5.學習教書
第十二章 領導風格
1.領而不導,統而不御
2.同儕夥伴
3.督學的進步
4.學習型的教育局
5.過火坑
6.學習是管理,管理是學習
7.「你不可以這麼做!」
第四部 社區
第十三章 延伸至社區
1.塑造一個學習型社區
第十四章 身分
1.建立社區關係
2.「表達意見是走出苦悶的第一步」
3.社區進步,學校也跟著進步
4.分享全國性願景
第十五章 關係
1.家長對家長
2.重新界定教室的界限
3.「具有系統觀念的籃球教練」
4.共用地的悲劇
5.「公司的未來」
6.芝麻橋
第十六章 長治久安
1.造雨的人
2.強化願景,弱化立場
3.幼兒教育和托顧資源
4.兒童
享譽全球的新一代管理大師,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學習型組織」的觀念,為麻省理工學院組織學習中心主持人、波士頓創新顧問公司創辦人之一及《第五項修練》作者。
現為麻省理工學院資深講師,也是該學院「組織學習與變革」團隊成員,以及「組織學習協會」(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oL)主席。SoL是由組織、研究人員、顧問等組成的全球性社團,致力於建立基礎的組織變革知識。
彼得・聖吉於1947年出生在芝加哥,1970年於史丹福大學完成航太及太空工程學士學位後,進入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讀研究所,旋即被佛睿思特(Jay Forrester)教授的系統動力學整體動態搭配的管理新概念所吸引。
1978年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群工作夥伴及企業界人士,孜孜不倦地致力於將系統動力學與組織學習、創造原理、認知科學、群體深度匯談與模擬演練遊戲融合,發展出一種人類夢寐以求的組織藍圖──在其中,人們得以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義、實現共同願望的「學習型組織」。
彼得・聖吉在全球各地演講、授課,把抽象的系統理論觀念,轉化成能促進了解經濟與組織變革的工具。他致力於闡明人類價值在工作環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亦即組織若想發揮潛能,則願景、目的、反思或系統思考,都將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一九六○年生,台灣基隆人,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加拿大約克大學政治學碩士,目前就讀於約克大學政治系博士班。曾任《聯合報》編譯。譯有《學術這一行》(天下文化出版)合譯有《世界是平的》。
2002/07/30
BGB177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170197
577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