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2011年,立法院剛通過二代健保修法;兩星期後,「我國全民健康保險總體檢調查報告」出爐,台灣邁出第三波健保改革的腳步。如何合理使用資源、保障資源分配正義,是這波改革關注的重點。
1995年,台灣開辦全民健保制度,至今已嘉惠無數台灣民眾。時隔二十五年,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防疫工作也因有了全民健保,更快建置完善。
透過多年來累積的全民健保資料庫,「口罩實名制」得以快速建立認證機制,旅遊史、病史等資訊的即時查詢與分享,也因「健保雲端系統」而得以實行,並且能夠即時掌握病患居住地區或工作場所是否有通報個案聚集,與健保資料勾稽,再回饋疫情指揮中心與醫療院所,協助醫療院所醫師與醫療人員及時判斷下一步該如何做,避免疫情進擴大或導致院內感染。
再加上,健保推動「分級醫療」,建立上、下轉診制度,醫療院所各司其職,有助疫情流行期間民眾就近取得醫療照護服務,避免病患湧入醫院所可能引發的群聚感染。
然而,民眾與醫護人員在健保體制下,卻是截然不同的情境。近年來,「醫護人員血汗」議題不時躍上媒體版面、給付制度引起多方討論……令世界稱羨的全民健保,開始出現永續危機。
第三波健保改革,刻不容緩。
改革的核心,從重振四大科與守護社區醫院切入,關注面向含括無效醫療的調整、安寧緩和醫療的推動,其後更擴及醫療支付制度、醫療財團法人的角色與經營等,在關鍵時刻緩減健保制度的崩壞危機,持續為落實醫療資源分配正義與健保的永續經營而努力。
序 | |
共謀理性、永續的健保與醫療制度 | 李祖德 |
永續全民健保,維護大眾健康 | 林建煌 |
緣起 | 江東亮 |
第一部 分配正義的實踐 | |
第一章 全民健保總體檢之旅 | 黃煌雄 |
第二章 全民健保總體檢的發現與主張 | 黃煌雄 |
第三章 總體檢後的全民健保改革 | 蔡淑鈴、許博淇 |
第四章 總體檢後的醫療體系改革 | 石崇良 |
第二部 未完成的改革 | |
第五章 追求分配正義 建立臺灣NICE | 蒲若芳、楊雯雯、吳慧敏 |
第六章 支付制度改革 | 李玉春 |
第七章 合宜的醫療品質 | 李偉強 |
第八章 醫療財團法人的定位與改革 | |
之一:醫療財團法人的現況及問題 | 劉淑瓊 |
之二:醫療財團法人改革的具體主張 | 李祖德 |
第九章 健保署的定位、挑戰與展望 | 李伯璋 |
第十章 臺灣醫療體系的永續發展 | 鄭守夏、陳啟禎 |
第三部 個案 | |
第十一章 葉克膜使用的問題與對策 | 柯文哲 |
第十二章 洗腎治療的問題與對策 | 黃秋錦 |
第十三章 社區醫療之實踐 | 施至遠、黃勝堅 |
第十四章 國軍醫療體系資源整合回顧 | 陳宏一 |
第十五章 以醫院管理者角度對當前健保制度 的幾點建議 | 李飛鵬 |
第十六章 全民健保總體檢開啟全面改革的正義 | 謝文輝 |
結語 黃煌雄
附錄:健保田野調查的所見所聞 黃煌雄
參考資
料
共謀理性、永續的健保與醫療制度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2007~2014) 李祖德
危機,往往也是轉機,就開辦二十五年的全民健保來說,更是如此。
1995年3月1日,臺灣全民健保正式開辦,卻因家庭醫師制度未臻完善,其他配套措施也沒完全到位,匆匆上路的下場是民怨四起,從此全民健保改革聲浪從未停過,穿著全民健保這件西裝改西裝,也成了常態。
面對如此窘境,時任監察委員的黃煌雄挺身而出,一如大戰風車的唐吉訶德,全力投入體檢全民健保這個沒人敢碰的燙手山芋,一再探訪從中央部會到偏遠地區醫療院所的所有人、事、物,試圖找出問題根源及可能的解決方案,好讓健保得以永續經營。
他花了幾年時間、走過千山萬水整理出來的珍貴資料,若一如往例歸檔留存,對臺灣及所有仰賴健保的國人都是一大損失,臺北醫學大學忝為高等教育成員之一,毅然決定協助出版,《全民健保總體檢》這本近四十萬字的專書終於在2012年春付梓,為施行近十五年的全民健保留下寶貴紀錄。
一眨眼十年過去,不管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及急診科找不到住院醫師的「五大皆空」,無效醫療比率偏高,或是涉及健保資源分配正義等當年碰到的問題,或多或少有所改善,比如各醫院「內外婦兒急」五大科住院醫師招收率大幅回升到96%以上,留任率也高達95%,顯示在黃煌雄委員的大力疾呼,以及《全民健保總體檢》這本專書的推波助瀾下,有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走過二十五個年頭,如今高達99%的覆蓋率及86.5%的滿意度,早已將全民健保推上臺灣民眾滿意度最高的公共政策,更成為讓臺灣在國際社會發光發熱的軟實力,「臺灣的驕傲」、「奇蹟」等來自全球的讚美此起彼落。
然而,掌聲背後往往隱藏著更多的危機及風險,比如不斷攀升的醫療費用,就醫多、拿藥多、檢驗檢查多「三多」所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以及2019年9月起住院醫師正式納入《勞基法》引發醫院經營困難等問題,再次讓全民健保面臨的困境及挑戰浮上檯面,亟待解決。
基於社會責任,臺北醫學大學再次和黃煌雄委員攜手合作,選在健保開辦二十五週年之際出版《第三波健保改革之路》,除詳述這些年來分配正義的實踐經驗,也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分別就醫療科技評估、支付制度改革、合宜的醫療品質、醫療財團法人的定位與改革、健保署的定位挑戰與展望、臺灣醫療體系的永續經營等面向,提出建言,無非想讓臺灣的全民健保好上加好,繼續成為世界各國典範學習的標竿。
永續全民健保,維護大眾健康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林建煌
全民健保是我國最成功,也是最為傲人的一項公共衛生政策。從1995年3月推行以來,臺灣健保覆蓋率已高達99.9%以上,堪稱世界之最,成功推動健保成為「臺灣奇蹟」,受到國際的矚目與好評,歐美先進國家都前來臺灣取經,以臺灣全民健保的成功經驗做為借鏡。
但隨著全民健保的推展,相關問題也逐一浮現,包括:健保給付日增,造成財務窘迫,醫療院所因支付標準偏低與費用核刪,導致經營困難;另外,社會對於健保制度下的醫療資源浪費、藥價黑洞、自費負擔及轉診無法落實等,也引起廣泛議論與檢討聲浪。
就在全民健保成為國家重大議題時,前監察委員黃煌雄擔下重任,以客觀公正的角度,針對複雜的健保體制進行總體檢,找出問題癥結與因應之道。
他花了近兩年時間展開調查,包括:文獻蒐集、調卷、訪談、座談、諮詢、實地訪視及約詢等,走訪全國數百家醫院診所,聽取數千位醫事相關人員的心聲,最終撰寫四十萬字內文集結成冊,由臺北醫學大學於2012年出版《全民健保總體檢》,為臺灣健保提出針砭與改善之道,並訂定具體行動與策略。
由於《全民健保總體檢》一書真實展現臺灣實施健保的成功與困境,引起社會廣泛的重視與討論,開啟第三波健保改革系列之序幕。歷經八年時間,在大家腦力激盪下,不斷凝聚共識,為全民健保再次把脈,對症下藥,使得全民健保制度更臻完善,終於再度推出《第三波健保改革之路》一書。
臺北醫學大學身為臺灣高等醫學教育機構,擁有一校七附屬醫院的醫學教育與醫療照護體系,多年來對於公共衛生政策、醫學倫理、醫療品質與醫療技術研發創新,不遺餘力,全心投入教學、研究與服務,其中,本校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便針對健保政策進行分析,提供政府做為改革的參考依據。
另外,本校在2019年亦率先全國大學院校成立數據處,運用大數據及雲端科技,將健保龐大資料進行整合歸類研究,充分發揮綜效與力量,戮力為健保制度找出正確發展方向。
相信透過《第三波健保改革之路》的付梓,匯集國內外學者專家寶貴意見,能讓更多社會各界人士了解臺灣健保面臨的困境與得失,喚起大家重視健保制度改革方向,唯有合理的健保制度,才能長治久安,共謀全民福祉,維護民眾健康。
台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中華民國第三、四屆監察委員
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第五、六任院長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副署長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務管理組專員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
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亞洲醫療科技評估聯盟主席(2014~2016)
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理事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衛生福利部次長(2015~2016)
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務企管部主任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專任副教授
1950年生,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畢。三十餘年職涯中,六次轉業,每一次的跨界他總能再創高峰,令人驚喜。 歷任連鎖牙醫診所創辦人、香港中安基金總經理、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董事長、北京燕沙百貨董事、徐福記國際集團獨立董事及台灣神隆公司董事。現任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環瑞醫投資控股公司董事長、臺灣漢鼎公司副董事長、上海泰福健康管理公司董事長、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董事。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
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2004~2007)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專任主治醫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
長榮大學榮譽院長、國防部軍醫局局長(2004~2008)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台灣健康保險協會理事長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名譽理事長
2020/07/20
BMP016
天下文化
平裝
17×23cm
黑白
9789864799398
360
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