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ple,新世代贏家的關鍵字
LINE成功的原因,不在它與眾不同
而是因為它簡單,且完全符合市場需求
全球最受歡迎通訊軟體LINE首度公開成功之道!
深入剖析LINE的產品開發、用人哲學、經營之術
不需要計劃
不必共享資訊
不必提高士氣
不追求差異化
不以創新為目標
將100%的力量,用在1%最重要的事情
面對網路時代的瞬息萬變,縝密的規劃和操練不再奏效
你要如何站穩腳步、掌握未來?
LINE前任CEO森川亮首度公開經營法則________
簡化思考,拋開所有表面的需求
商業的本質就是持續提供使用者真正想要的東西,
首先,必須找到有能力也有熱情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高手,
同時,還要打造能夠讓高手盡情發揮的環境,
此外,一切都不需要,都應該捨棄!
企業經營者必讀!
SIMPLE簡單,就是LINE的成功之道!
LINE不需要大人物 因為有權力的上位者往往不懂第一線的真實狀況!
LINE不制訂計畫 因為按表操課,只會讓員工疏於應變!
LINE不追求差異化 消費者要的不是「差異」,而是產品價值!
LINE不追求創新 而是專注於滿足眼前的消費者需求!
所有上班族必讀!
SIMPLE簡單,就是你的成功之道!
毋需追求金錢與名聲 因為這兩者皆會阻礙你成長!
毋需察顏觀色 比起職場內的壓力,你更該怕的是消費者!
毋需成為專家 一味追求技術上的精進,只會脫離工作的本質!
毋須害怕不安 正因未來充滿未知數,所以才有無限可能
日本LINE前任社長,現任C Channel 影音媒體CEO兼社長。
1967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1989年畢業於筑波大學,隨後進入日本電視放送網株式會社工作,在電腦系統部門參與網路廣告、影音串流、行動電話與跨國放映等多項新事業的成立。
2000年進入SONY,2003年再轉入Hangame Japan株式會社(後改名為NHN Japan株式會社,現名LINE株式會社);2007年就任該公司董事長,2015年離職,轉任顧問。
同年4月創辦以女性為主要使用族群的影音媒體公司C Channel株式會社,擔任社長。以兩年時間將C Channel服務擴展至十個國家,目前社群使用者人數已超過2500萬人,成長為日本同類媒體中規模最大的公司。著作有《簡單思考》、《試著放棄忍耐,找回自己人生的創業守則》等書。
日本法政大學大學院畢業,現為專職譯者。
在天下文化的譯作有《這些心理學實驗告訴你這樣做事最有效》、《世界最新醫學證明不疲累、不疼痛的究極身體》、《簡單思考:LINE前任CEO首度公開網路時代成功術》、《吹風機溫灸術:穴道熱熱吹,病痛快快好》、《為什麼世界頂尖人士都重視這樣的基本功?》、《1%的力量》等書。
推薦文 簡單思考並不簡單 鄭緯筌
簡單思考就是突破框架的金鑰 張天立
前言
第一章 商場不是「戰場」
1「熱忱」才是成功的要件
帶著使命感,極力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2商業的本質是什麼?
「需求者」與「供應者」的生態系統
3商場不是「戰場」
該在意的不是敵手,而是使用者
4經營不是「管理」
自由才是創新之本
5不以「錢」為出發點
必須專注於價值的創造
6公司應以「人」為本
高手會吸引高手
第二章 發揮自己的「感性」
7工作是自己爭取來的
把「想做的事」當成工作
8不追求「名與利」
經常置身於能確實感受到成長的環境
9工作艱辛是必然的
能體會開花結果的「幸福」,才是專業
10發揮自己的「感性」
不必迎合公司或上司
11不必「察言觀色」
使用者的批判,比職場的批評更可怕
12不要當「專家」
努力,決不可偏離本質
13從「一無所有」開始磨練
人總是在缺乏資源時,才懂得思考
14經過深思熟慮,才會有「把握」
深思熟慮卻失敗,將是成功之母
15享受「不安」
未來充滿未知數,所以才有無限可能
第三章 「成功」就是不斷捨棄
16不要把公司變成「動物園」
打造一家鼓勵員工創造成績的公司
17「成功」就是不斷捨棄
提高自身市場價值的唯一方法
18有話「直說」
語意不清只會搞砸工作
19愈優秀的人,愈不會「吵架」
堅持「爭一口氣」的人,注定失敗
20「人事評量制度」力求精簡
愈是複雜反彈也愈大
21公司不是「學校」
獨立自主是教不來的
22不必提高「士氣」
沒有幹勁的人稱不上專業
第四章 不需要「大人物」
23不需要「大人物」
真正的領導者,會用自己的夢想打動別人
24不需要「掌控」
現場人員就是最高決策者
25商業不需要「人情」
不要建立「依賴結構」
26不要具體化「經營理念」
徒具形式的理念會毀掉公司
27不規劃「願景」
與其預測未來,不如專注當下
28「戰略」一定要精簡
難以理解的指示,會使現場人員陷入混亂
29一味守成便無法進攻
下定決心捨棄「過往的成就」
第五章 無謂之事一概不做
30不需要「計劃」
就是因為有計劃,才不懂得變通
31不需要「行政管理人員」
不要區分計劃者與執行者
32光靠「制度」無法成功
標準程序會破壞創造性
33不需要「規定」
捨棄所有阻礙效率的事物
34不必召開「會議」
排除想增加會議的「人」
35不必「共享資訊」
知道太多無謂資訊只會自尋煩惱
第六章 不以「創新」為目標
36不追求「差異化」
使用者追求的不是「不同」,而是「價值」
37不以「創新」為目標
腳踏實地面對眼前的需求
38將「品質×速度」發揮到極限
捨棄創作者的自我滿足
39由「設計」主導
以使用的方便性為優先
40使用者不會告訴你「答案」
深入瞭解使用者的心聲,再自行思考
結語
LINE公司裡有許多高手。
不斷創造出熱門商品的高手。
我觀察著他們,發現了某個共通點,那就是所有人都只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他們一心追求自認為美好的或者有趣的事物,絕對不會放棄或將就。也許可以說,他們是憑著真心本意而活,才能保有孩提時代的純真感性。
我認為這是「做好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素。
如果不是真心喜歡,便無法做好工作。
創作出精彩遊戲的人,本身也愛玩遊戲;開發出優秀App的人,本身也喜歡App。他們會打完各種類型的遊戲、一個一個下載、試用感興趣的App。如果不是出於喜愛,根本沒辦法做到這個程度。也因此,他們慢慢懂得產品的好壞,瞭解好產品的優點在哪裡、壞產品的缺點在哪裡,藉此不斷琢磨自己的感性。
此外,他們也比一般人更在乎自己的「技術」。因為對自己的要求極高,絕不滿足於半吊子的技術,所以他們會自動自發地努力更上層樓。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
那就是「懂得使用者的心情」。當他們玩熱門遊戲時,覺得很有趣的感受,與其他使用者覺得很有趣的心情是一模一樣的,因為大家都是同樣的人。只要他們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著想,追求自己內在感到有趣的感性,自然會貼近使用者的喜好。
我在評估、選擇企劃案時,注重的是提案者是否將個人的真實感受融入企劃案裡。否則,就算在企劃案裡洋洋灑灑列出了市場調查或營業額等數據資料,說明「這裡有一大片市場」,我也不覺得這樣就能做出好的產品。
當然,全憑感性創作的話,也會讓產品流於孤芳自賞。因此,根據客觀的資料理性思考也非常重要。然而,如果這樣就能產生靈感,大家也不用煞費苦心了,其中還必須融入創作者的真實感受,覺得這個很有趣、這是有必要的。
不斷磨練自身感性的高手們提出的企劃案,一定會融入自己的真實感受。我想,這就是他們可以持續創作出熱門產品的原因。
話說回來,我發覺這世上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壓抑自己的感性,這一點讓我十分憂心。前幾天,我也從某位社長口中聽說了這件事。
他說,有一次在面試求職者的時候,發現每個人說的話都一樣,當時他就想:「這也太奇怪了吧……」某天瀏覽自家公司的網頁時,謎底總算揭曉。原來每個人都把網頁裡刊登的「公司方針」當成「自己的夢想」大談特談。他神情凝重地說:「這時代變得真可怕啊……」
我對他的話深有同感。
想要就業、想要討上司歡心……為了達到「眼前的成功」而壓抑自己的感性,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到頭來,由於表現得和自己的真心不一致,只會顯得無比淺薄,這種態度絕對無法做好工作。
發揮自己的感性。
這就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條件。
人生是一條「康莊大道」
年輕時,我是這麼想的。
從好的大學畢業、進一家好的公司,只要認真工作,便能升官、加薪,等孩子長大後,就可以安享幸福的晚年。我曾經以為人生真的有這樣一條康莊大道。人往往會在不知不覺間,採信了一般社會大眾相信的事物,同時也有一點害怕偏離這條康莊大道。
但我卻在中途放棄了康莊大道,一路走到今天,因為我想追求自己想做的事。走在前人未至之路,絕不輕鬆愉快,但是我期盼能為社會略盡棉薄之力,每天都勤奮努力,總算有了今天這般成就。
於是,我現在深深相信。
連明天的事都無從得知,這一點對人類來說是很稀鬆平常的。
我過去嚮往的康莊大道,只不過是幻想。或者可以說,不知道未來是無法掌握的,這種生存態度才是危險的。尤其是現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一定要隨時提高警覺,提醒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所以要淬鍊自己的感性,一旦發生變化,就可臨機應變,這種野性生命力是可以培養的。相反的,深信康莊大道,期待有人告訴自己未來的發展而不肯面對現實,每天茫茫然過日子,這才是最危險。
換句話說,人就好像被扔到世上來一樣,眼前絕對沒有鋪好的道路,完全可以自己決定要往哪裡去。想從事什麼工作?用什麼態度面對工作?在哪一家公司工作?人生的重心放在哪裡?……這些選擇,決定了人生的走向。
當然會時常感到不安。
不過,這個世界的現實景況便是如此,倒不如就好好享受這股不安。未來,就是因為充滿未知數,所以才有無限可能,人就是要為這份未知賭上自己,我覺得擁有這種人生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世上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壞。最重要的不就是看好的一面、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嗎?「未來是未知數」、「變化十分劇烈」,這樣的態度中確實存在著負面的想法。不過,一味擔心:「對未來感到不安所以不敢挑戰」、「變化太快所以跟不上」,也難以創造出任何有價值的事物。不如反過來想:「未來充滿未知數,所以才有無限可能」、「變化如此劇烈,所以才有機會」,以正面積極的態度活著更好。
我很幸運,LINE公司裡盡是這樣的人。
我們經歷了許多起起落落,之前在HanGame Japan公司時期,我們雖然在線上遊戲領域成功取得日本第一的寶座,但是好景不長,由於功能型手機問世,再加上我們誤判情勢,導致後期經歷了一番苦戰。我也曾因為結果不如預期,忍不住和下屬一起抱頭痛哭。
在那段期間,有人因此離開了公司。然而,留下來的每個人全都是徹頭徹尾的樂天派,或者可以說,他們很享受網路世界的劇烈變化。如果沒有出現足以重返第一名寶座的大浪,就得永遠處在谷底,因此,大浪來臨的時刻正是天賜良機。而大浪頻頻出現,即表示機會無限,我們每天不斷砥礪自己,為的就是在那些機會中賭一把。
當時我的身邊只留下這樣的人。
也因為如此,員工們才能抓住智慧型手機問世的機會勇敢挑戰,成功研發出LINE。
未來充滿未知數,所以才有無限可能|
我認為,相不相信這一點,就是辨別一個人能不能成功的關鍵。
提振下屬的士氣|
大家都說,這是主管的重要職責。
但是我強烈質疑這一點,原因在於企業聘用的是專業人士,如果非得透過公司或主管幫忙才能提高士氣,這樣的人根本稱不上是專業。反過來說,我覺得人們把這當成一般常識來談,似乎也證明了整個社會趨向幼稚化。
不想主動學習、不願自發採取行動的人,不僅無法盡責地做好工作,也不可能創造出新的產品。我認為公司應有的面貌,便是一群有熱忱的人聚在一起,雖然偶有衝突,依然同心協力讓好產品問世。
在工作上傾注熱情卻難以展現成果、被摘掉專案負責人的身分、專案胎死腹中……任誰都會遇到熱忱減退的時期。
我自己也曾經為了公司發展所需,不得不通知員工必須將主管降職或中止專案。碰到這種情形時,我並沒有什麼讓對方能平心靜氣接受的技巧,只能誠心誠意傳達經營方的理念,並且認真向他們說明面對新挑戰的重要性。除了真誠面對員工之外,別無他法。
如果他們依然士氣低落,那也無可奈何。商業以結果論英雄,公司不可能為了顧及員工士氣,而持續進行不可能成功的專案。只因為被踢出做不出結果的專案就灰心喪志,這樣的人根本稱不上真正的專業。儘管殘酷,但這就是商業的現實景況。
不僅如此。
最大的問題在於,需要別人鼓舞士氣的人,往往會扯優秀人才的後腿。
我常聽到在大企業任職的人說,管理階層的工作非常累,不但要負責下屬的教育訓練、評量、批示轉到自己手中的一大堆文件、寫報告給經營階層,甚至還得提升下屬的士氣。由於忙著處理和使用者無關的雜務,不得不把工作帶回家做,如果這種情況長期持續,任誰都會感到筋疲力盡,最後只得放棄「為使用者著想」的志願。我只能說,這種用人方式浪費了優秀的人才。
身為企業主力的優秀管理階層,身邊帶著需要提升士氣的下屬,這樣對工作有益嗎?對企業來說,只會增加管理成本而已。歸根究柢,我認為問題的本質就在於公司裡有這樣的員工。
想要展現出色的成果,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讓瑣事干擾優秀人才,並且為他們提供可以全速運作的環境。如此一來,自然會得出以下結論:公司裡不需要沒有鬥志又無法創造價值,還會拖累優秀人才的員工。
因此,我認為沒有必要提高員工的士氣。
這並不是公司或主管的問題,而是每一個員工的問題。
再說,大草原的野生動物會有「最近實在提不起勁……」這種想法嗎?根本不可能,牠們只會拚命地想著如何生存下去。在公司工作,不也是如此嗎?
不追求「差異化」──。
這是我的想法。
因為差異化不是商業本質所在。
歸根究柢,什麼是差異化?
根據字典的解釋,指的是:「突顯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也就是強調與其他產品的差異,藉此創造競爭優勢。自家產品與其他產品沒兩樣的話,確實沒有存在的意義,調查一下熱門產品,一定會發現它與其他產品明顯不同。
話雖如此,我並不認為追求差異化是正確的做法。
因為追求差異化的當下,就迷失了最重要的觀點。
思考如何形成差異化時,我們著眼的是什麼?
通常是成為標的物的產品,以及競爭對手,思考過程中並沒有為使用者著想。換句話說,愈想要追求差異化,恐怕只會離使用者的需求愈遠。使用者需要的不是「不同」,而是「價值」。對使用者而言毫無價值的話,再怎麼與眾不同,他們也不會多看一眼。
網路商業的歷史也告訴我們這一點。
當年雅虎(Yahoo!)與樂天等入口網站經營得非常成功,許多企業也紛紛跟進,提供類似的服務,亦即所謂的網路泡沫。但這些服務隨著泡沫崩解,絕大多數都消失了。
原因就是他們追求差異化。為了和雅虎或樂天等先驅有所區隔,增加了更多服務與功能,結果反而讓使用者覺得複雜難懂,成了不易使用的產物。再加上每一項服務的品質都很低,更新的速度也愈來愈慢,最後當然得不到使用者的支持。
不過,後來有幾家企業踩過泡沫化的殘骸,獲得了成長。
例如谷歌(Google)或臉書(facebook)等後起之秀。
他們做了什麼呢?
他們將目標鎖定在先驅者最有價值的部分,並且單純鑽研該項價值。誠如大家所知,谷歌主打搜尋。因為他們認為雅虎提供的服務項目中,最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是搜尋功能,隨著他們研發出新的演算法,這項價值也提升到極致。結果,谷歌因此造就了獨樹一幟的差異。
LINE也是如此。
剛推出時,全球已經有幾個與LINE類似的服務了,研發企劃的成員也全都調查過。但是他們沒有以追求差異化為目標,而是觀察這些服務的使用情況,反覆思考:「智慧型手機的溝通服務中,使用者最需要的重要價值是什麼?」最後鎖定文字訊息的功能,單純鑽研這個項目。
因此,一味追求與眾不同,只會讓自己平凡無奇。
應該在指標性產品中鎖定使用者最需要的重要價值,並且徹底鑽研那一項價值,如此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與眾不同。
摘自《簡單思考》
對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
利潤?員工福利?品牌?戰略?商業模式?
我認為以上皆非。這幾項當然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到底什麼才最為重要?
我的答案很簡單。
「不斷推出熱門商品」,僅此而已。
不斷推出熱門商品的公司業務蒸蒸日上,無法推出熱門商品的公司關門倒閉。古往今來,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就是這項簡單的法則。不論是「利潤」、「員工福利」或「品牌」,全是研發出熱門商品所帶來的結果,如果沒有熱門商品,「戰略」及「商業模式」不過是紙上談兵。因此,商業的本質只有一個:「持續提供使用者真正想要的產品。」
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答案也很簡單。
只招募充滿熱忱及能力、能夠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員工,並且為他們打造一個無拘無束、得以將自身能力發揮到極致的環境。僅此而已。
只做必要之事,捨棄無用之物。
我至今所做的,便是貫徹這一點。
想得簡單一點----這是我的信念。
或許可以說,我不想給自己太多煩惱。
所謂煩惱,就是在不知不覺間陷入「那個很重要,這個也很重要」的困境,結果什麼也決定不了,無法採取任何行動。也可能像「多頭馬車」每件事都做,反而把力量分散掉。人充其量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想要展現成果,就必須全心投注在某一件事,不可以三心二意。
重點在於「思考」。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被表面的價值所惑。因此,一定要絞盡腦汁思考「本質是什麼?」找到核心關鍵後,就要捨去其他事物。人如果不想得簡單一點,就什麼都完成不了。
摘自《簡單思考》前言
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理事長 鄭緯筌
森川亮先生把他從2007年起擔任LINE(原NHN Japan)公司CEO時,獲得的實務經驗與經營哲學,全部濃縮在這本《簡單思考》裡。在書中,講述許多有關推動LINE行動服務的創新之舉,也分享了許多他從職場實務中獲得的經驗法則,比方說,熱情才是成功的關鍵、持續提供使用者真正想要的產品,以及企業應專注於創造價值等。
森川亮先生是一位優秀的實業家,他劍及履及,並不以現有的成就自滿,就在今年三月,他毅然選擇辭職,旋即於四月投入專為女性設計的影音網站C Channel,如今也經營得有聲有色。
對我來說,《簡單思考》不只是一本傳授成功經驗的書籍,更是創業歷程中的重要參考書。把它放在案頭,可以隨時提醒自己莫忘初衷,要以客戶的需求為最重要的考量,持續提供給使用者真正想要的產品。
很高興聽到《簡單思考》在台灣出版的消息,我也很樂意把這本好書推薦給各位朋友。
摘自《簡單思考》推薦文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董事長 張天立
才翻開這本書,就發現森川先生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我推薦尋求創新的企業閱讀它。
本書開門見山就點出許多傳統經營學上的迷思,缺乏實驗精神與行動主義的企業,在網路帶來的浪潮下,註定黯然退場。「創新」是絕大多數企業,甚至是政府的口號。然而,究竟該如何實踐創新,而不是讓它淪為標語;又要如何掌握使用者的需求,讓網路成為企業成長與蛻變的契機。
森川先生透過本書與我們分享「如何簡單」的管理哲學,並佐以LINE的成長軌跡,舉出曾實際面對過的抉擇與挑戰。容我總結為三大要素:人才、環境優勢與行動力,並摒除造成干擾的、徒費功夫的枝節。
誠心推薦本書給受到重重規範禁錮,失去創新力的企業與組織,期待大家都能以簡單思考打破框架,展翅高飛。
摘自《簡單思考》推薦文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