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們經常鼓勵民眾養成運動的良好習慣,可是當出現感冒症狀時,究竟是應該先停止運動,等待痊癒後再恢復運動習慣,還是可以照常運動來增強抵抗力?
沒感冒時,中度有氧運動增強抵抗力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暨預防中心的資料估計,每年美國約有超過4億2千5百萬例的感冒發生,平均每個人一年感冒次數大約是3次。但當氣溫驟降,周遭的人都掛病號、擤鼻涕或咳嗽時,有些人卻不容易被傳染。究竟是為什麼?
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健康休閒運動促進系的尼爾曼(David C. Nieman)教授指出,研究證實中度的有氧運動能夠增強免疫力,而且每週只要運動3~4次以上,就可以提升免疫力。如果是每星期運動5天以上,更能減少生病的天數。因此,有運動習慣的人感冒次數會比不運動的人來得少,即使是感冒了,生病天數也會比較短。
但是,當發現自己感冒了,到底還能不能運動呢?尼爾曼教授指出,如果感冒症狀只出現在頸部以上的病人,例如流鼻水、鼻塞、咽喉發紅、腫脹、喉嚨痛等症狀,可以在家做中度以下的運動,比如說,伸展、散步、快走、跳繩,或掃地、拖地、洗車、打蠟等家務,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力。但千萬要記住,一旦感覺有點累,就要休息,不可過度勉強運動。建議在家運動是因為要避免把病毒傳染給別人,因此千萬不可去健身房或運動中心,不僅害己更害人。
當感冒出現咳嗽、肌肉疼痛、腹瀉、發燒等頸部以下症狀,最好就是多喝水,並在家臥床多休息,尤其是發燒高於攝氏38.3°C時,絕對不能運動。這是因為運動會增進新陳代謝,並提高體溫,而發燒時身體會增加蛋白質的消耗量,並啟動降溫機制。若在此時運動,將會雪上加霜,可能讓身體降溫機制紊亂,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猝死的情況,千萬別開玩笑。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