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申恩.史諾兼具知名網路創業家與記者身分,深入挖掘為何某些人、某些組織能夠在極短時間內擁有非凡成就,並歸納出九大模式,分析他們是如何運用縮短路程、借力使力的聰明捷徑,打破成規、迅速站上成功舞台。
世界在進步,因應新平台的問世,教育方式也應該改變。 運用平台借力使力,有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讓你踏上快速成功的捷徑。
牛頓把自己在科學領域的成就,歸功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過去偉大思想家的既有成就出發。而所謂「平台」,就是讓我們得以站在巨人肩上的工具與環境。
距離赫爾辛基機場數小時車程外,住著一位名叫莎曼珊.強恩的程式設計師。她辭了工作,打算寫出一款電腦遊戲。從她進入理工學校的那天起,她便注意到自己是多麼罕見的族群:在她所念的大學裡,資訊工程系清一色全是男生。
她後來知道,這些年輕男生很多都是因為曾在十歲到十四歲間打過電動,繼而決定想學習創作電玩,才踏入程式設計的領域。她也發現,電玩遊戲通常涉及暴力,裡頭有槍、有賽車,還有穿著金屬製比基尼、揮舞刀劍的女人,雖不都是只限男生的內容,但較可能是為了吸引男生。莎曼珊尋思:「如果有遊戲能夠吸引女生喜歡程式設計,那不是很酷嗎?」
於是她寫出一個iPad應用程式,叫做「小恐龍黛絲」,藉由難度逐漸增加的解謎過程,讓小朋友不必先學程式基礎,也能開始駕馭相關概念(就像小孩熟悉的〈憤怒鳥〉等其他觸控螢幕遊戲)。
接著,她開發一種程式語言,亦即iPad介面的「Hopscotch」(編按:跳房子),可讓小孩創造出自己的遊戲、應用程式、動畫等,同樣也是使用類似上述的解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