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作者刻意簡化科學公式及術語,將諸多高深幽遠的天文現象,轉化為淺白有趣的文句,適合在社會江湖中浮沉多年,但仍保有兒時夜空憧憬的大朋友。

圖片來源:Photo by Mark Tegethoff on Unsplash
文/謝隆欽(中山大學附屬國光中學 地球科學教師)
近期,十二年國教的新版課程綱要,正在審議修訂當中。縱使大人們的世界還在為必修、選修討論得沸沸揚揚,同學們的學習仍一刻未有停歇;不知是巧合還是特意跟風,天下文化於2017年秋天出版了「宇宙必修課」這本小品書籍,乍見書名,思及國內課程綱要的紛紛擾擾,我還真不禁為此莞薾一笑。
這書的原文書名是《Astrophysics for People in a Hurry》,中文版的完整書名則是《宇宙必修課:給大忙人的天文物理學入門攻略》。篇幅不多,雖然有12個章節,每個章節約十餘頁,但寬鬆適度行距編排,很容易閱讀,瀏覽起來十分流暢,我就在搭捷運的時候,隨著作者泰森細心行文,笑看他在美國加州的點心店裡,用放諸四海皆準的科學理論,讓忘記加發泡奶油的服務員,在實證面前不再能堅持硬拗。等待喜酒上菜的時候,我則隨著1800年英國的赫歇耳(William Herschel),發現了紅光之外的紅外線;以及1801年德國的里特爾(Johann Wilhelm Ritter),隨之找到了隱微不顯的紫外光。周五入夜後的高鐵月台上,我確認隊伍的曲折始末,站定之後,就埋首在無線電天文學的發展歷史。從近百年前美國的顏斯基(Karl G. Jansky)首次建造出無線電望遠鏡以來,到2016年中國貴州剛竣工啟用的500公尺口徑球面無線電望遠鏡(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作者匠心獨運匯整而來的新近數據,跨域古今中外,讓我眼界大開。
回到學校,我把這本小書推薦給學生。一方面,作者是專業的天文學家,對浩瀚星空如數家珍,說起宇宙故事脈絡分明,適合心嚮地球環境學群、理工學群的中學生,在課後自行延伸閱讀,加深加廣;二方面,作者刻意簡化科學公式及術語,將諸多高深幽遠的天文現象,轉化為淺白有趣的文句,易讀易懂,也頗適合在社會江湖中浮沉多年,但仍保有兒時夜空憧憬的大朋友,利用零碎的空檔,穿越時空,遨遊宇宙。
每逢新聞報導近日有流星雨、月全食、火星大接近等天象,或哪裡又發現了系外行星、超級地球,或是有某展覽場館推出了「NASA特展」、「愛因斯坦特展」......等;除了許多大學生會興奮的「衝一波」,中學生是否也曾想過要在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堂,或高中「基礎地球科學」課堂之餘,在有限的教科書必考重點之外,「弄懂」這些主播口中的天文名詞呢?不妨閱讀這本《宇宙必修課》小書,讓專業天文學家為你說故事,用天文科學的新近發現,建構重塑你的天文夢。
【書籍資訊】
《宇宙必修課》
2020/6/20(六)-2020/6/30(二)凡購買自然科學系列滿1000元贈觀念化學乙本(不可挑選,可累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