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查理.蒙格!用50個金句看懂窮查理99年的人生智慧|《蒙格之道》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愛瑞克分享,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世界上的人生百態,有如電影般一幕幕上演。年輕時的我,曾自以為是主角,世界是舞台,而上帝是導演兼編劇。進入人生下半場,才漸漸發覺,每個人就是導演兼編劇,因為到最後,終究不會有別人來為我們的人生負責,謝幕之後萬籟俱寂,只有自己面對自己...
不管是運動、音樂、西洋棋或拚字比賽,表現傑出者都會利用刻意練習來精進,你也許認為職場上的人也能用這樣的練習法來增進工作技能,但事實上大多數的人並不這麼做
圖片來源:unsplash
2010年,住在奧勒岡州波特蘭的麥羅林(Dan McLaughlin)為了成為職業高爾夫球選手,決定放棄商業攝影師的高薪工作。三十歲的他計劃每天勤奮的揮桿練球,並靠過去五年的積蓄撐過這段沒有收入的日子。
但沒有收入,只是其中一個問題。
在這之前,麥羅林連一場高爾夫球賽也沒打過,甚至只去過幾次高爾夫球練習場。雖然他認為自己不是那種愛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常坐著不動的人,但他除了高中時,曾練過一年越野賽跑之外,並沒有參加過任何運動比賽。儘管如此,他評估以自己的運動實力,有希望接近牙買加奧運田徑好手「閃電」波特(Usain Bolt)。
麥羅林是不是瘋了?
這個高爾夫球學習計畫,是麥羅林的一個實驗,「想要向自己和他人證明,學習一種新東西,永遠不會太遲。」他讀了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暢銷全球的著作《異數》,知道在任何領域要達到精通的地步,至少必須花一萬個小時練習。於是他擬定計畫如下:每週練習高爾夫球30個小時,七年後就能達到一萬個小時。
但四年之後,麥羅林僅僅花了5,200個小時,就已經有相當亮眼的表現。他的差點指數為2.6。所謂差點指數,是指高爾夫球手的水平桿與標準桿之間的差距。任何高爾夫球手都可以告訴你,差點指數愈小愈好,2.6已是高手等級。男性高爾夫球手的平均差點為14.34,麥羅林的成績在全美近二千四百萬的高爾夫球手中已排行前5%。5不管麥羅林能不能成為職業選手,他已證明一點:只要花四年的時間,潛心修練,就能出類拔萃。
麥羅林是怎麼辦到的?
他集結一個支援團隊來幫他,成員包括一個職業高爾夫球教練、一個肌力訓練教練、一個個人教練和一個脊椎按摩師。當然,他練得很勤,每天都在球場上練習,日復一日,不管豔陽高照、傾盆大雨,或是凍死人的天氣。正如許多父母和師長的教誨,要精通任何技能,都必須練習不輟。所謂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不是嗎?
錯了!麥羅林的成功祕訣,不是重複練習!
任何技能只要花一萬個小時苦練就能精通,這種說法其實會讓人誤解。如果你用相同的方法反覆練習十年,是難以達到完美的。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艾瑞克森(K. Anders Ericsson)與普爾(Robert Pool)研究音樂、科學和運動等領域後發現,只有一種練習方式能使你成為佼佼者。他們在《刻意練習》一書指出,要精通任何事須有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重複練習的時數,另一個則是他們所謂的「刻意練習」。如果你能透過精細的評估結果、從卓越標準獲得回饋意見,然後從回饋意見中努力改善每個小瑕疵,就能成為進步最多的人。6採用這種有目標、用腦分析的練習,就能進步神速。
麥羅林就是潛心於這樣的刻意練習。對擊球和球的落點,他的衡量極為精準。不是「洞口左側再過去一點點」,而是「洞口左側11英呎處」。他知道他的球落在球道上(發球台與果嶺之間)的比率(40.9%),以及落到球道左、右兩邊的比率(各是31.0%、28.1%)。他追蹤每一回合的開球準確率,而且將救球的表現繪製成圖表(果嶺外回救能力為41.5%,沙坑救球率為23.5%)。
他甚至請亞特蘭大一家公司把他的動作掃描、繪製成3D立體圖形,然後把這樣的資料給教練看,以獲得精準的回饋意見和具體建議(教練可能會說:「下次擊球,兩腳分開的距離再多個一英吋」)。而且麥羅林用一種關鍵表現指標,來追蹤自己的進步程度:差點指數。
如果依據模糊指標、一次又一次的揮桿練習,進步就不會這麼快了。我們在研究時,與麥羅林進行訪談。他說,在球場上遇見很多一味蠻幹、只會埋頭苦練的球手,他發現他們往往不夠專注,進步也不大。
練習的品質比練習的次數重要
麥羅林認為,練習的每一分鐘都很珍貴。他重視的是練習品質,而不是重複練習的次數,如此才能在短短四年間,締造差點指數2.6的傲人成績。不管是運動、音樂、西洋棋或拚字比賽,表現傑出者都會利用刻意練習來精進,你也許認為職場上的人也能用這樣的練習法來增進工作技能,但事實上大多數的人並不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