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無論你是職場菜鳥或是老手都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來決定要做什麼以及怎麼做,如果懂得先以這兩個技巧去思考,將更有助於你在工作上創造更多價值。
圖片來源:unsplash,CC0 Licensed.
小改變,卻能帶來大改善的例子,讓人想起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支夠長的槓桿,我就能撐起地球。」聰明的重新設計工作,就是要找到那個支點,並以聰明的方式來利用它。這就是聰明工作,如此一來才能事半功倍。
重新設計工作,你也可以
是否職位較高的人才能重新設計工作?我們的研究發現,其實大多數的人都做得到。根據我們的調查,不論職位高低,或是資歷深淺,重新設計工作的能力都不相上下。
我們都以為新人因為剛進公司,應該還沒有足夠的自主權可以重新設計工作。然而,我們的資料卻顯示,年資小於3年的人在重新設計工作的表現,與年資大於10年以上的人相比,毫不遜色。
我們原本設想,大公司因為科層體制的緣故,往往會制定較多的規則,阻礙人員對工作的重新設計。其實,並非如此,不管是在中型公司或大型公司,有重新設計工作能力的人比例相當。
與其他工作相比,行銷與業務人員中能重新設計工作者比例確實較高。但我們也發現,就算是看起來較沒有創意的工作,如顧客服務、物流和製造人員,也有一些人能夠展現重新設計工作的能力。
整體而言,各行各業的人都能夠重新設計他們的工作。當然,資淺的人能重新設計的空間較有限,主管階級能改變的範圍較大。
儘管如此,絕大多數的工作都賦予你一定程度的自由來決定要做什麼,以及怎麼做。重點只在於,怎麼改變最能創造價值?我們再來看看兩個重新設計工作的實用技巧。
找出痛點
要尋找重新設計工作的機會,你可以從「痛點」下手,也就是困擾很多人的棘手問題。
45歲的卡門是商業分析師,在總部位於紐澤西的壽險公司工作。她必須處理公司保險代理人的薪資,而這些保險代理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多年來,她協助這些保險代理人處理
所謂傷病的第三方賠償,其中涉及很多繁瑣的步驟和稅金的申報。卡門幾乎每天都會接到來自保險代理人的抱怨電話,整個申報過程對他們來說就像迷宮一樣,文件常常就這麼卡住,因而火冒三丈。
這就是一個痛點。
有一天,卡門覺得實在忍無可忍,於是請公司電腦程式師幫忙簡化申報流程。後來,「我們把這個複雜的系統簡化,變成單一使用者介面,讓使用者只要點擊幾下就完成了,系統就會自動分類。」現在,保險代理人登入這個系統,只要幾分鐘就可完成申報作業。卡門在重新設計工作方面的表現獲得最高分(7分),在我們研究的5,000人中排在前15%。
如果你能發現痛點,幫助同事、顧客和供應商解決讓他們深感苦惱的問題,你的工作就能創造很大的價值。人愈痛苦,就會叫得愈大聲。一旦有了解決辦法,讓人得以離苦得樂,你創造的價值就愈大。
問笨問題
有時,我們因陷在某個既定的想法或方法中,因此想像不出重新設計工作的好點子。我們都認為鐵錘是用來把釘子釘到牆上的,這就是鐵錘的用途;學校教室是教學的地方,而老師則是站在教室前面講課的人,而非像教練一樣幫助個別學生。但真的是這樣嗎?
如平克(Dan Pink)在《動機,單純的力量》一書所言,我們很容易陷入「功能固著」的心理,因為受制於先前經驗,自覺或不自覺的認定某種東西只具有特定功能,因此會固著於以前的做事方式,無法跳脫束縛、解決問題。
我們必須甩開熟悉的枷鎖,用新的眼光來看為什麼事情要這麼做,以及是否有更好的做事方式,才能重新設計工作,並帶來更大的效能。要怎麼做呢?從問「笨問題」開始:
為什麼報告要用很多投影片?為什麼要在星期一早上開會?為什麼我們要報帳?為什麼我們要進行年度績效評估?
一旦你養成問笨問題的習慣,就會常常思索「如果這樣,會怎樣」的問題。問笨問題加上「如果這樣,會怎樣」的思索,就能讓你破除習慣的束縛、突破思考的盲點,想出重新設計的妙點子,提升績效。
今天,很多人的工作方式依然和工業革命之初無大差別。
然而,現在科技正在顛覆工作的傳統思維,有愈來愈多人不想像過去一樣工作,並質疑該怎麼做才能更不費力,成效卻更好。在這個不斷變動的時代,一家公司只有藉由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才能超越其他公司。個人也一樣,必須藉由工作創新,才能有突出表現。
重新設計工作的人,會努力做對的事,並把事做對。在我們的研究中,表現最傑出的人都知道關於改變的基本道理:不能一件事還沒做完,就急著進行下一件。但一旦你做了改變,就必須堅持下去,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