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分數不該成為做事的唯一標準,變成阻礙進步的理由,唯有盡力在現有的標準上,再往上提升,才能突破看似「無解」的困境,更上層樓。不要輕易妥協,再試一下,總有意外甜美的收穫。
圖片來源:unsplash,CC0 Licensed.
面對挑戰,你的標準是什麼?
有人說:「人生無大志,只求60分。」我太太在大學教書,她對60分有更深刻的見解,她說:「當學生,60分可以勉強接受;當教授,60分就是不及格。」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位60分的教授,你會想修他的課嗎?你期望從這位60分的教授學到什麼?他給的分數是不是都要打6折?這個有趣的議題,其實是挑戰我們做事的標準與態度。
大女兒貝思很會說故事,念小學時她會將心中的想法畫成漫畫。成為電影導演後,當她的電影創作在不同國家與城市放映時,她會坐在電影院最後一排觀察觀眾反應;不同種族、文化的人笑的段落、笑的方式,竊笑或者是大笑,偷偷擦眼淚或者是大哭。
這種「觀察入微」的特質讓她有能力指導演員演戲,提升或激發演員的表演層次。
在貝思執導的電影《FACE》中,飾演外婆的資深女演員演過許多知名電影,也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貝思形容在拍片現場,就是看著她的背影,她的後腦勺都會演戲。然而她演戲的方式比較戲劇化,與貝思想要的詮釋方式不太一樣。這位十分會演戲的女演員,有一幕是她極度生氣的衝突場景,她將所有的表演細節都設想好,但那太不自然了,一般人在氣頭上不可能這麼腦袋清楚、咬字清晰,還有抑揚頓挫,結果不斷 NG 重來,仍然沒辦法達到貝思的要求。
在那時候,拍片使用的是35毫米底片,相當昂貴,拍片時都會十分珍惜,不隨便浪費。
貝思跟攝影師說不要關機,再演一次、再演一次,那位資深演員知道攝影機持續在拍,底片相當昂貴,她變得很急躁,擔心這場戲花費太多成本。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之下,到後來她完全失控,變得有點神智不清,這時的演出提升了這幕戲的衝突層次,達到了貝思想要的戲劇效果。
分數不該成為做事的唯一標準,變成阻礙進步的理由,唯有盡力在現有的標準上,再往上提升,才能突破看似「無解」的困境,更上層樓。
不要輕易妥協,再試一下,總有意外甜美的收穫。
【書籍資訊】
《星空下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