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我認為子女的才華無法以現行考試制度來衡量,分數不能代表能力的程度。孩子的成長是漫長的過程,父母需要耐心的觀察與支持,才能發掘孩子的各種長處和才華。

圖片來源:unsplah,CC0 Licensed.
有人問我,我的兩個女兒這麼有才華,我是怎麼培養的?
我想用另一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你認為子女的才華要如何衡量?
除了升學考試之外,台灣有各式各樣的評量測驗與證照考試,以前流行考托福,現在是多益和全民英檢,因應這些考試型的測驗,坊間有各種補習班標榜能以有效的方式獲得高分,因為分數代表了評量的結果,於是學子們為了獲得高分,一窩蜂擁入補習班。
你也是用分數來衡量子女嗎?
我認為子女的才華無法以現行考試制度來衡量,分數不能代表能力的程度。
大女兒貝思在中學時期曾經為了參加台北市英文演講比賽,全心投入,自己撰寫演講稿,後來拿到第一名,但是升學考試的運氣卻不佳,讓她倍覺挫敗。現在回想起來,可見考試只是短時間的片段取樣,而不是全面性的衡量,對於子女的才華衡量,需要更多的耐心與觀察。
以貝思為例,我和太太發現她在成長時期喜歡畫漫畫,常常用圖像來表達想法;她也熱愛音樂,常彈琴作曲自娛,還組過樂團;雖然她有領導與溝通的能力,卻不想出鋒頭──這些才華都不是考試可以衡量的。
現在數10年過去,貝思成了電影導演,或許可以用另一種看法,來描述她成長時期的這些特質,兩相對照,十分有意思。
貝思喜歡畫漫畫,所以拍電影時很會畫分鏡圖;她喜歡音樂,所以會作曲配樂;她有領導能力,所以在拍片現場能掌控全局──這些成長時期培養的才華,最終都成為她日後發展專業的助力。只是,父母無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洞燭機先,預測子女的未來,只能默默的全力支持。
我並不反對考試,只是認為考試的結果並不能代表一切,千萬不要陷入分數的糾結或迷思中。孩子的成長是漫長的過程,父母需要耐心的觀察與支持,才能發掘孩子的各種長處和才華。讓我們成為孩子的忠實粉絲,為他們的青春歷程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