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星雲智慧》如何獲得福報? 星雲大師: 說好話、行好事、存好心
什麼是福報?
什麼是福報?簡單的說就是善、美的好報。譬如:從小出生在幸福的家庭、長相端正、聰明靈巧、身體健康、心地善良、喜樂開朗;長大後求學順利、事業如意、婚姻美滿、善友眾多;中老年後子女孝順、名節清廉、知足常樂、長壽無病、能得善終等等,這些都是所謂的福報。福報大家都想要,因此我們在春節過年的時候可以看到許多人的家門口都會貼上「五福臨門」的春聯,也就是一般人在新的一年開始,就會祈願福、祿、壽、財、喜這五福能齊降門庭,讓一家大小都吉祥。
但是大家求福報,卻每個人的福報都不同,即便是同一個家庭中的兄弟姊妹也都不會相同,更不用說是世界上芸芸眾生了。為何大家的福報會有不同,以佛教的立場來說,當然就是脫離不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的因果關係。
過去世的善惡行為我們已無法挽回,因此重要的是要為今生與來世的福報努力。不僅一個沒有福報的人當要如是,就是一個有福的人也要隨時惜福、培福,因為只知享福而不珍惜福報、不培植福報,福報遲早會用盡,就如銀行存款只出不進,存款數字必定一天少於一天;也像一位學生即使再聰明,如果不用功,最終也會落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下場。
因此要怎麼獲得福報才是我們最需要知道的。獲得福報方法很多,也很容易。例如:
一、說話寬厚會獲得福報:因為處世待人寬厚,就會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做事,無事不順,就是福報。我們交友寬厚,處世寬厚,常說讚美的愛語,所謂宅心仁厚,自然就有福報。「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不但是中國儒家做人處事的方法,也是佛教致福的方法。
二、與人結緣會獲得福報:平時看到人會點頭微笑、親切問候,舉手之勞的服務、見人有難熱心幫助、懂得成就他人善事,隨時多做好事,這些都是和人結緣的方法,如此自然會增加福報。一切眾生都是相互依存成就,共存共榮的生命體,所以想要獲得福報,結緣非常重要。
三、歡喜佈施會獲得福報:佈施如播種,只要勤播種,必定會有豐收。佛教裏講的做功德就如種福田,福田又分敬田、恩田與悲田。對父母師長、國家社會教養育栽培之恩力圖報答,稱為恩田;對佛菩薩賢聖僧的恭敬供養,是為敬田;以慈悲心救濟貧苦的人,稱為悲田。在敬田、恩田、悲田裏面播種都會有收成,讓福報增長。
總之,能說好話、行好事、存好心,讓自己及社會淨化、祥和,不僅自己能培植福報,同時也能讓社會大眾享受到福報。
摘自《星雲智慧》
Photo:Insights Unspoken,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