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我們求學的目標是學以致用,任何職業,只要專業、樂業、敬業,都沒有辜負人生。
圖片來源:pixabay
誤把固執當堅持
在街上偶然遇見一位以前教過的學生,問她在哪裡高就,她說在家專心準備高考,我本不以為意,突然想起,她是我搬家前的學生,畢業應該已有五、六年了,怎麼還未就業呢?
一問之下,她畢業八年,沒有上過一天班,每天準備考試,但一直還未考上。
我忍不住勸她先就業,因為再拖下去會找不到工作,公司對剛畢業的新鮮人有一些寬容度,如果畢業八年還沒工作就既不是新鮮人,又沒有經驗,老闆會對你的能力和毅力起疑,就不會僱用了。
想不到她一臉堅決的說:「考公職是我的生涯規劃,我要堅持下去。」我吃了一驚,發現她跟我孩子一樣,誤解了「堅持」的意思了。
堅持和固執都是鍥而不捨,但有區別
我兒子小的時候很愛乾淨,有一天他穿了新鞋去上學,放學時卻下了一場大雨,地上泥濘,他不願新鞋子弄髒,就要我抱他。
一天不見的孩子跟你撒嬌時,很難令人拒絕,我就把他抱起來,走過積水的操場,把他放下來說:「自己走,媽媽抱不動你。」
他一本正經的跟我說:「媽媽,你要堅持。」令我啼笑皆非。
他從老師處學會了這句話,卻不懂得這句話背後真正的意思。就像很多人不了解自由和自私的差別,爭自己的自由而不尊重他人的自由,就是自私;堅持和固執都是鍥而不捨,但有區別。
堅持是美德,所謂「愚公移山」、「有志者事竟成」,但是它的先決條件是操之在己,只要自己肯努力,就可以達成目標。若是操之在人,就要識時務者為俊傑,若是堅決不放棄,那就是固執了。
我常跟失戀的學生說:「天涯何處無芳草」,但是學生總是堅持「我只要那一根草」,悲劇就產生了。
世界在變,你也要改變
其實生涯無法詳細規劃,因為世事變遷太快,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人不能把計畫訂得太死,畫地為牢,把自己框住。
過去台灣曾經流行過一句口號:「以不變應萬變。」其實是錯的,當世界在改變,而你不變時,你會被潮流所淘汰。
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父親原在蘇格蘭從事紡織業,當機器取代人力時,他父親沒有跟著變,死守著人工紡紗機,結果生活難以維持,只好移民美國。
一部機器一旦被淘汰,再新都沒有人要,十二台的紡織機還賣不到一家四口的船票,最後是靠善心人士幫忙,借了二十英磅才得以成行。
彈性是很重要的人格特質,古人說:「君子似水,隨圓就方。」只要本質不變,外形就不必堅持,因為重要的是內在。
我們求學的目標是學以致用,任何職業,只要專業、樂業、敬業,都沒有辜負人生。
人生要幸福必須有兩個條件:一是必須找到自己的熱情,全力以赴,二是必須有比自己更高大的目標。
高考為國求才,本是美意,但年輕人若沒有比求生活溫飽更大的人生目標時,令人擔憂。
【書籍資訊】
《自主學習,決定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