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貧血聽起來不像大病,不就是紅血球少了一點而已嗎?其實,紅血球為我們輸送氧氣,如果紅血球不足,我們等於缺氧。
圖片來源:pixabay
貧血聽起來不像大病,不就是紅血球少了一點而已嗎?其實,紅血球為我們輸送氧氣,如果紅血球不足,我們等於缺氧。
長期缺氧是很危險的,因為神經系統只要三分鐘缺氧就開始壞死;而在缺氧的情況下,細胞只能靠發酵糖取得能量,這個環境就是癌細胞成長的溫床。
貧血除了下表所列症狀,貧血的孩子也很可能喜歡吃冰塊、紙、硬紙板、頭髮、土、石頭等沒有營養的東西,這種行為稱為異食癖,這樣的行為多是缺鐵引發的。
很多人會想,既然貧血是缺鐵造成的,那補鐵就好了。其實,貧血沒有那麼簡單。
貧血補鐵真的有效嗎?小心愈補愈缺
以往貧血的標準治療是補鐵,但最新研究發現,補鐵可能愈補愈缺。我們對補鐵的看法有革命性的改變,源自於對鐵調素(hepcidin)的了解。顧名思義,鐵調素就是調節血液中鐵含量的守門員;當血液裡的鐵上升,鐵調素就分泌,抑制鐵進入血液循環。
但是,鐵調素同時對發炎非常的敏感。當身體發炎時,鐵調素也會上升,抑制血液中的鐵含量上升。所以,發炎久了也會形成貧血。問題就出在,鐵補過量了,我們必定要發炎。
為什麼呢?那是因為菌跟我們一樣需要鐵,所以腸菌一取得鐵就會繁殖過量;菌一旦繁殖過量,腸道就發炎;腸發炎久了,鐵調素就一直過量,抑制鐵在血液裡上升,便形成貧血了。如果腸發炎時,為了要消炎,又使用類固醇治療,而類固醇也能引發貧血,有如雪上加霜。
如何遠離貧血?
. 根治潰瘍根源
如果孩子有胃或腸潰瘍,要設法找到潰瘍的根源。是幽門桿菌造成的?是壓力造成的?還是飲食組合失調造成的?找出原因,移除它。如果不找到潰瘍的根源,而只是一味的消炎,發炎只會不斷的復發。
. 營養全面、均衡
孩子不可能在偏食的情況下,取得全面均衡的營養。光吃白飯、白麵,是得不到什麼營養的。家長不能只期待孩子吃「飽」,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吃得足夠「營養」,是不是肉也吃了,青菜也吃了?也要去了解澱粉類如果是麵包、麥片等加工食品,裡面到底加了什麼?
. 注意消化問題
現代小孩的壓力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得多。小孩像海綿,直接吸收大人所承受的壓力。你不用告訴他們,他們感受得到,逃也逃不了;再加上他們自己的學業與社交壓力,便成了雙重壓力。
這些壓力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紓解,就可能影響消化。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分解不全,營養吸收不到,製造消化液的原料便會不足,造成嚴重的消化問題。
如果孩子大便、放屁很臭,可以補充消化類保健品。從一餐一粒開始慢慢增加,加到大便放屁不臭為止。這樣吃一陣子,孩子的消化液分泌會開始增加,可能會突然開始拉肚子,或是覺得胃灼熱,那表示保健品過量,可以減量了。
有時可以減到不是餐餐都吃保健品,可能一天一餐的餐後吃,或是隔天找一餐的餐後吃,已經足量了。如果完全不吃保健品也不會大便放屁很臭,表示不需要保健品,備用即可。
. 根治過敏問題
如果孩子有過敏問題,可以確定的是,體內持續有發炎。現在我們知道長久發炎,會造成鐵調素失衡,最後形成貧血,所以孩子的過敏問題要先處理好,才能處理貧血問題
. 認識藥物副作用
有許多藥物會造成貧血,在服用藥物前最好上網查清楚該藥物的副作用
【書籍資訊】
《根治飲食:0~18歲成長學習關鍵食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