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嚴長壽認為,沒有人是完美的,當面對自己時,我們無所遁形;一旦面對社會責任時,我們也要時時提醒自己、提醒別人,我們更必須要「自視甚渺」。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我們的一生,會遇上許多選擇的時刻。當生命經驗愈豐富,與真實世界有更多不同面向的接觸,就會產生異於平常的體會及感動。
大衛.布魯克斯在《成為更好的你》(原書名《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一書中描繪的主角生來並非十全十美,每個人的品格亦非完美無缺。
可貴的是,我們在生命歷程中總有機會發掘自己,並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呼應自己心靈的召喚,更能靠著個人修為達成新的使命。這就是書中所闡述的亞當二號——為了別人而非自己——被激發的過程。
書中舉出美國前勞工部長珀金斯(Frances Perkins)的例子:珀金斯出身良好,更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她人生的轉捩點發生在她與熱中慈善的貴婦人共進下午茶之時,遭遇附近「三角女裝襯衫成衣廠」的火災事件,就此改變了她的志向,終生為勞工權益奮戰。
而有些人窮其一生不斷面對內心掙扎,如書中所述,為了黑人權益挑戰當局權威的魯斯丁(Bayard Rustin)。他個性極為矛盾,內心總為了自己不可控制的一面痛苦不已。
當他的處事態度漸漸走向成熟之後,才發現自己或許不適合擔任社會運動的第一線工作,反而退居幕後,轉為成就他人的重要推手(如後來的黑人民權領袖金恩博士)。
這讓我非常有感觸。當我們從事公益活動之時,我也時常提醒同仁——「慈善與傲慢是一對雙胞胎」、「服務的人必須自視卑微,時時刻刻檢視自己是否流露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當我們做任何事情,謙遜應是最重要的美德。我們知道,公益平台不只是一個幫助弱勢的場所,更是讓有能力的人可以付出和奉獻的地方。
在《教育應該不一樣》中,我曾提出,每個人都該自我約束、明辨是非,尤其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要更小心的為自己所說的話及行為負責,如本書作者意識到「以我為先」的高姿態已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
我們的社會常常會不自覺的造神,往往忽略了每個人內心都有亞當一號(履歷表的成績)和亞當二號(追悼文中的美德),一個是只想成就自己、讓生活更優渥的私心,另一種卻可能放棄自己的欲望,甚至願意投入有生之年未必能完成的事業當中。
沒有人是完美的,當面對自己時,我們無所遁形;一旦面對社會責任時,我們也要時時提醒自己、提醒別人,我們更必須要「自視甚渺」。
編注:布魯克斯引用猶太神學家斯洛維奇克(Joseph Soloveitchik)一九六五年著《孤獨的信仰之人》,提出人類同時具有兩種互斥的本質——亞當一號與亞當二號。亞當一號是職涯導向和企圖心的一面,亞當二號則充滿道德情操,期待能為他人犧牲。
【書籍資訊】
《成為更好的你》
出版日期: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