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人類相當恐懼自己生命有盡頭一事,對於終究到來的死亡,必定一概否認,因此在個人與社會層面上,人所有行為(通常為無意識)皆受到死亡陰影而左右。
圖片來源 :unsplash
犯錯與造成傷害的恐懼揮之不去
人類大腦中的杏仁體,公認為處理恐懼的原爆點。
我還記得在神經解剖學課上,把廚房用的菜刀拿來切開大腦,第一次親眼看到真實的杏仁體。我心想,就是這個?卡在顳葉下方這個鎳幣大小的斑點,就是恐懼的坐落位置?實在非常不起眼,甚至也不像拉丁文字面所述,具有詩意的杏仁形狀。
杏仁體是邊緣系統的頭目,邊緣系統即情緒的控制中心。邊緣系統由海馬(hippocampus)、視丘、杏仁體、以及大腦皮質中其他古老部分組成,調節我們身為人的本質,包括恐懼、吸引力、記憶,更是食物、性與憤怒的必要基石。
若精神分析學有神經解剖基質,就應該是指邊緣系統,而且若需要有雷射般的聚焦點,尤其提及恐懼時,就應該瞄準杏仁體。
我曾讀到一個罕見病例,她右半腦與左半腦的杏仁體皆受損。雖然她別的情緒看似正常,卻無法感受恐懼,亦無法表達恐懼。
研究人員想盡辦法引發她的恐懼,拿來真的蛇,放蜘蛛亂竄,播恐怖電影,甚至帶她闖入鬼屋,但她一點都不怕。並不是因為她神經是鋼鐵做的,只是因為沒感受到恐懼。
我還是醫學生與實習醫師時,妄想能變成她。癱瘓我的恐懼如影隨形,我奢望擁有一面情緒神盾能夠抵擋攻擊。要是我能把杏仁體與邊緣系統圍進柵欄,當醫師就不須費勁。
行醫時,恐懼是最大宗的情緒。所有醫師都可以告訴你,他們何時感到驚恐;大多數醫師都可以列出一長串故事,大概比你想知道的還多。犯錯與造成傷害的恐懼永遠揮之不去,即便積累了數十年的行醫經驗也是一樣。
或許在菜鳥醫學生與實習醫師身上,恐懼最明顯可見,或許他們表現得最明顯。不過恐懼僅僅是一條鏈子上第一個鏈結,牽起醫師的一生。恐懼有時候或許昇華,或許有盈有虧,但是傷害病人的恐懼永不會離去;行醫與恐懼難分難解。
我有時候會和從商的朋友比較職涯歷程,也問過他們最恐懼的事情,通常不外乎是財務捅了個大洞、搞砸重大專案、投資瓦解、失業、讓老闆或家人失望、損失金錢。我都得忍住,把話嚥回去,就只有這樣?你最怕的是這些?
毋庸贅述,行醫最基本的恐懼就是我們會害死誰、明顯傷害誰的身體。
猶記得我第一次閱讀貝克爾(Ernest Becker)對於人類存在的經典論述《拒斥死亡》。貝克爾論道:人類相當恐懼自己生命有盡頭一事,對於終究到來的死亡,必定一概否認,因此在個人與社會層面上,人所有行為(通常為無意識)皆受到死亡陰影而左右。
這論點不偏不倚的切中我這個受訓中的醫師,不過我的恐懼全然是有意識的。我恐懼造成死亡,而我每一個行為,都是對死亡的卑躬屈膝。醫學生有能力,有競爭力,卻是極度恐懼不安的一群人,其恐懼比起一般大眾、甚或從事其他行業的同輩,更加強烈。
會有些恐懼並不令人意外,你一開始將尖銳的物體戳進別人的身體,開立可能會致死的藥物,啟動會危及生命的治療方案,真的得抱持一些恐懼。不會感到恐懼的醫學生,思慮少了一環,可能容易掉以輕心,比較適合行政工作。
不過,恐懼也可能掙脫束縛,反過頭來吞噬醫學生與實習醫師。若只是偶爾發生,且僅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他們又帶著原有的心理健康狀態,就可另當別論。
但事實是,恐懼會壓垮心理最健全且適應最良好的受訓者,某些時刻,恐懼會席捲所有走在醫學訓練路程上的每一個人。若你不相信我,問問你認識的醫師吧。
【書籍資訊】
《醫師的內心世界》
出版日期:20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