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當5G速度不斷提高,本來由有線電視和其他固網業者享有的寬頻速度差異將逐漸消失,替代效應可能很難避免。
圖片來源:Unsplash
出現替代效應
在Ovum的調查中,超過半數回應者表示,有意把通信和電視服務轉到5G業者。5G可以匯集固網和行動服務並達到經濟規模,提供包裹式服務,也就是「住宅電信連線+電視+影音」。
如此一來, 5G網路提供者有機會在住宅寬頻和電視服務領域取得重大進展,而固網寬頻業者和傳統付費電視提供者則可能流失收入。當5G速度不斷提高,本來由有線電視和其他固網業者享有的寬頻速度差異將逐漸消失,替代效應可能很難避免。
美國就是最明顯的例子。Ovum預估,2028年時,9%住宅寬頻會採用5G做為主要連線,貢獻接近90億美元營收。這個數字與Ovum的調查相比,或許偏低,但固網寬頻業者與5G業者的激烈競爭,勢不可免。
2028年,沉浸式新媒體應用將因5G而爆發,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年營收超過670億美元,相當於2017年行動媒體市場(影視、音樂和遊戲)的表現。新的沉浸式互動體驗, 包括:VR、AR、雲端遊戲,2028年營收預計可達477億美元,比2018年增加24倍,在全球創造高達1,420億美元的營收。
受益於5G硬體和網路能力臻於完備,預期在2023年至2025年,接近實境的VR體驗得以實現—前提是,人形規模210度水平視角、六個自由度移動,高影像解析密度顯示/投影、超微小電池,以及高反應式互動等元件,必須先行到位。
譬如,在行動邊緣運算能力帶動下,將可拉近粉絲和偶像的距離。在互動直播中,透過全景成像或多鏡頭即時切換,提供粉絲「偶像視角」畫面。這些體驗可以創造極高的消費者價值,但這樣的體驗需要搭配在網路遠端執行的計算能力才能辦到。
此外,像是車內娛樂、3D立體全像顯示、體育館內實況體驗等,也將在未來十年,為這些公司創造累計430億美元營收,在2028年達185億美元。5G將為媒體使用者帶來嶄新的感官體驗,在視覺、聽覺之外,更融入觸覺和感覺。
【書籍資訊】
《行動5.0》
出版日期:2019.09.26